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20年   1篇
  199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毛竹基腐病病原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毛竹基腐病是于1975年在江苏省常熟市首次发现的新病害,现已知浙江,安徽,江西、湖北和四川均有分布,国外至今未见报道,经多年的分离培养试验,从病株组织内获得4种真菌和1种细菌的纯培养,通过竹笋期的室内,室外和有伤,无伤的多次反复接种和再分离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细菌对毛竹不有任何致病力,茁芽短梗霉和交链孢对毛竹只有很轻微的致病力,仅造成局部组织的坏死,暗孢节菱孢和异孢镰刀菌对毛竹有极强的致病力,并能  相似文献   
2.
报道毛竹基腐病菌(暗孢节菱孢)的形态特征,孢子萌发方式和主要生态特性。电镜观察表明,该菌的基本形态与M.B.Ellis所描述的一致外,还发现了一些未被描述过的孢子类型:(1)长椭圆形一棍棒状的分生孢子;(2)向顶性陆续形成的分生孢子链;(3)间生和顶生的厚坦孢子。孢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该菌的分生孢子有两种萌发方式:一种是产生芽管,另一种是产生泡囊,囊中含有多个无色球状或椭圆形的孢子。适合孢子萌发的  相似文献   
3.
毛竹基腐病侵染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毛竹基腐病侵染循环的研究结果:(1)病原菌以菌丝或孢子的形态在病竹,枯立竹和病株残体及土壤内潜伏越冬成为次年初次侵染的来源;(2)风、随风和雨和雨水反溅是孢子传播的主要途径;(3)在自然情况下,病菌主要通过幼嫩的无伤表皮侵入寄主体内;(4)通过田间观察和病变组织的分离培养试验结果,结合病菌本身的特性可以初步确定该病菌是通过分泌毒素杀死寄主细胞后进入寄主组织的;(5)该病没有再次侵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撑绿杂交竹梢枯病病原菌(Arthrinium phaeospermum)灭活的蛋白毒素AP-Toxin为诱导因子,对在其诱导下3个杂交竹品种分泌物特性与病情指数、诱抗效果相关性进行分析,为诱导抗病性在林木病害治理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健康的1年生撑绿杂交竹3号(No.3)、6号(No.6)、8号(No.8),对其上部嫩枝按4种处理方式进行针刺接种,接种后在4个不同时期分别采样。采用修订后的索姆基(Sormgy)糖含量测定法、双缩脲法、碱液滴定法分别测定分泌物中糖、蛋白质和脂类含量,分析糖、蛋白质和脂类分泌物对灭活毒素诱导的响应。【结果】撑绿杂交竹在引入灭活蛋白毒素作为诱导因子后,其分泌物(蛋白质、可溶性多糖、总糖、脂类)含量增加,病情指数显著下降、诱抗效果显著增加,撑绿杂交竹抵抗病原菌侵染的能力增强。在3个品种中,诱导后病情指数No.6最低、动态变化最小,其次是No.3,No.8病情指数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蛋白质、可溶性糖、总糖和脂类含量与病情指数和抗性显著正相关,其中还原糖含量与抗性呈显著负相关。【结论】暗孢节菱孢菌灭活蛋白毒素诱导后能使撑绿杂交竹抗性增强,抵抗病原菌的侵染;且抗性越强的品种,诱抗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