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了解发育时期和高血压时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动脉端粒酶活性的调节,研究了发育不同时期(5天和第2、4、6、10周)的SHR和Wistar-Kyoto(WKY)大鼠各大、小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新生(5天)的SHR和WKY大鼠动脉组织端粒酶呈阳性,但出生后第2、4、6周端粒酶活性消失.在第10周,SHR出现高血压,其大、小动脉的端粒酶重新被活化,而同龄、同源的WKY或Wistar大鼠各动脉组织者则呈阴性,血压正常.从10周龄的SHR和WKY胸、腹主动脉段分离的平滑肌细胞(SMC)做端粒酶活性检测,SHR大动脉来的SMC端粒酶阳性,而WKY或Wistar大鼠者则呈阴性.这些结果揭示:动脉组织端粒酶活性在SHR、WKY大鼠出生后迅速被抑制,而在高血压状态时,SHR大、小动脉端粒酶再激活.具端粒酶活性的SMC至少与大动脉,可能包括小动脉的端粒酶活性直接有关.这为高血压病人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病人应用抗端粒酶药物治疗动脉SMC增生提供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分割腹主动脉图像,提出了基于适度空间约束的高斯混合模型分割算法.该算法将三维空间邻域信息融入高斯混合模型中,利用最大期望算法(EM)获取腹部血管灰度图像的估计参数,从而分割出血管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不仅能准确地分割腹主动脉的血管分支图像,而且对于图像噪声的抑制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DCTA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42例脊柱侧弯患者术前行全脊柱螺旋CT平扫及CTA检查,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重建技术(VR法)对脊柱侧弯矫形手术相关部位进行重建,所得图像与MIP、MPR/CPR、SSD、3-D骨重建等影像后处理方式对比,以评价其优越性,并分析不同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结果]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较全面地评价脊柱侧弯的相关表现。[结论]MDCT全脊柱螺旋CT扫描及CTA检查,其多种后处理技术的联合应用可对脊柱侧弯做出全面的评价,可为脊柱侧弯矫形手术制定手术计划,保证手术安全提供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