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综合类   2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应用“剩余产量模式”研究了鄱阳湖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资源,采用PC-1500型微机计算,结果表明,其最大持续产量(MSY)为6516t,比历史上最高产的1980年还高出17.7%,增产潜力大,其相应努力量为2000艘标准渔船.本文还报道了鄱阳湖46种蚌的名录,并简述了其开发利用的初步意见.  相似文献   
2.
金属离子和脲对背角无齿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背角无齿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K^+和Li^+等一价金属离子没有影响:Mg^2+,Ca^2+,Ba^2+,Ni^2+,Mn^2+和Co^2+有激活作用;而Cu^2+,Zn^2+,Hg^2+,Cd^2+及Ag^+有抑制作用,脲对AKP的变性失活作用,按脲浓度可为低于2mol/L和高于2mol/L两种类型,低浓度脲对背角无齿蚌AKP活性抑制的动力学表  相似文献   
3.
椭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相差显微镜对椭圆背角无齿蚌血细胞进行了滴片的短时观察和培养瓶中的较长期的活体观察,发现其血细胞在体内和刚取出时全为圆球体,而在体外较短时期内,绝大部分细胞要伸出伪足和棘突,紧贴玻璃表面,相互连成网状,只有少数细胞一直保持球形,不与瓶壁贴附。  相似文献   
4.
硫酸铜对椭圆背角无齿蚌鳃的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铜常用于水产养殖的疾病防治,但当水体中的铜离子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便对软体动物产生一定的毒害作用.本研究选取椭圆背角无齿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方法进行组织石蜡切片制作.研究浓度为0.01mg/L、0.1mg/L、1mg/L和10 mg/L的硫酸铜作用不同时间后椭圆背角无齿蚌鳃组织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0.01mg/L硫酸铜处理7 d和14 d后,鳃的组织结构未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硫酸铜浓度的增大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鳃丝逐渐变得短粗,细胞空化逐渐加重,鳃丝、丝间隔和鳃小管的上皮细胞变小.  相似文献   
5.
利用背角无齿蚌的外套膜,进行离体组织培养,所得培养液及组织水解液,作用于大鼠离体子宫、兔离体小肠,其药理作用与珍珠质有效成分之一的牛磺酸相同,结果证明,背角无齿蚌外套膜培养细胞能分泌珍珠质,具有天然珍珠的药用有效成分及相同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Cu2+、Zn2+对舟形无齿蚌成熟钩介幼虫的毒害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不同浓度的Cu^2 、Zn^2 对舟形无齿蚌成熟钩介幼虫的毒害实验.结果表明:Cu^2 在24h、48h、72h、96h时对钩介幼虫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651.4μg/L、113.8μg/L、45.5μg/L、19.7μg/L;Zn^2 在24h、48h、72h、96h时对钩介幼虫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10296.7μg/L、2612.3μg/L、171.1μg/L、15.9μg/L.在同一时间内浓度越高,钩介幼虫死亡率越大.在同一浓度下随时间延长,钩介幼虫死亡率增大.而半致死浓度随时间的延长却减小。  相似文献   
7.
椭圆背角无齿蚌卵子发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通过石蜡切片技术与苏木精-伊红染色的组织学方法及超薄切片技术和透射电镜观察,较系统地研究了椭圆背角无齿蚌卵细胞的发生、发育与成熟过程的细胞学特征:原始生殖细胞在滤泡壁上分裂增殖,成为卵原细胞、卵原细胞发育、膨大成为卵母细胞而排入滤泡腔。在滤泡腔中卵母细胞不断地进行卵黄的合成与积累,体积继续增大。最后成熟的卵母细胞,在未完成减数分裂的情况下直接排入外鳃叶腔,与随水流入的精子相遇而受精,在观察的基础上,作者比较分析了双壳纲淡水贝类生殖过程中所具有的一般特征,着重讨论了卵子发生过程中的双核仁现象与卵黄发生,成熟卵母细胞减数分裂的阻断与重新起始。  相似文献   
8.
漂白粉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粘液细胞及珍珠囊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漂白粉(0.5mg/L,1.0mg/L,1.5mg/L)处理后对三角帆蚌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浓度漂白粉对外套膜和珍珠囊细胞的超微结构均有不同程序损害,表现为粗面内质网脱颗粒,网腔扩张,线粒体基质电子密度改变等,其中1.5mg/L漂白粉的影响最为严重,除发生上述变化外,外套膜内表皮粘液细胞中硫酸化粘液减少,酸性粘液增加,外表皮细胞中性粘液几乎消失,该浓度组的结缔组织中钙球体的数量也明显高于其它各组。  相似文献   
9.
背角无齿蚌酸性磷酸酶的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背角无齿蚌外套膜中,经盐析,DEAE-Sephadex A-50离子交换柱层析及Sephadex,G-150凝胶过滤等步骤,分离提纯到一种酸性磷酸酶,提纯倍数88.25酶液比活力为24.7U/mg,通过动力学方法测得其最适pH值为4.8,最适温度为50℃,同样以对硝基苯磷酸二钠作底物测得其Km值为0.73mmol/L ,Zn^2+对酶有激活作用,而F^-,Pb^2+和Ba^2+则对酶有一定的抑制  相似文献   
10.
温度和盐度对背角无齿蚌(Anodonta woodiana)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不同规格背角无齿蚌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和NH3-N排泄率及其昼夜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35℃条件下,背角无齿蚌的耗氧率为0.18~0.69mg.g-1.h-1,CO2排出率为0.19~0.71mg.g-1.h-1,NH3-N排泄率为3.97~6.35mg.kg-1.h-1;蚌的耗氧率、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