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1篇
综合类   2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精神分析理论中“本我”、“自我”及“超我”等三种人格构造分析了《棋王》中主人公王一生在面对“吃”与“棋”的生活问题背后的精神状况。通过探讨王一生对于“吃”与“棋”的态度背后的深层心理状况,挖掘了王一生的“吃”与“棋”二者背后的隐秘联系。二者的相互影响塑造了王一生的道家文化人格,揭示了这种人格对于我们当下生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阐述道家轻物重生、全生避害的思想,简单分析了其中的不合理因素,如极端个人主义,拒绝功利的价值观以及对自然的过分崇尚等,着重阐述了其中所蕴涵的合理因素,如对个体生命的重视、中道的伦理智慧和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揭示了全生避害思想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道家美育思想是中国本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它以"道法自然"的认识论为宗,以"自然体悟"的方法途径为用,构建了自己完整的崇尚自然及追求自然生活的美育体系。至今,对现代儿童美育活动仍有着重大启示与深刻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儒家认为人是命定的,做人要以仁为本,那么人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作为;道家强调人要顺应万物的发展规律,不过分追求名利等身外物,同时保持平静的好心态等思想;此外还有佛家的思想。这些观点与心理咨询中促使来访者寻找问题根源,努力使其接受现实,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等思想是一脉相承,具有其各自心理学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历史的时钟已经引导人类进入了2 1世纪,但人们总是要顾后瞻前,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益,以求更好地面对现实、开创未来。思想史的研究也同样如此。讨论道学研究,首先有必要为“道学”正名。在先秦诸子书中,多有“道”“道术”之类名称。诸子百家都讲“道”,但其涵义各不相同。而讲“道”讲得最多、最玄的应属老庄一派道家,那时,可谓有“道家”“道学”之实而未立其名。“道家”一词,最早见于汉初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1 ] 云云,指的是以老子为宗师的战国至秦汉的道家学派,主要是…  相似文献   
6.
儒道两家在生态环境伦理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本文通过对儒道两家经典生态伦理思想的探讨和挖掘,对于如何看待生态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保护观和利用观,启发人们对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的思考,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儒家生态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家提出“与天地参”的人道论,要求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相和谐,认为自然界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有机整体,并且提出“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观和“以时禁发”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的思想,充分反映出儒家具有丰富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8.
《列子》的《天瑞》、《黄帝》、《仲尼》等篇,认为人性无智无情,要求达性之人“美恶爱憎不滑其心”,提出“无乐无知”是“无所不乐无所不知”的“真乐知”,反对逐情循欲而求生避死,体现了前期玄学——道家思想的特色。然而在《杨朱》篇中,《列子》则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思想。在这里,人性不再是无情无欲的,而是有情有欲、有乐有苦、有爱有憎的,“从性而游”就是“欲无不尽,情无不达”的享乐主义,体现了后期玄学的变异。  相似文献   
9.
钟嵘《诗品》有着鲜明的诗学批评祈向。其反对矫饰,提倡以真、朴为美;以"味"评诗,引申"言不尽意"说,追求味之无极的诗蕴;反对声律,倡导诗歌自然发生,保持诗之真美。这些诗学观念,展现了清晰的道家思想痕迹。  相似文献   
10.
石计 《科技咨询导报》2014,(17):198-198
上期从主题与人物的对比,故事人物的对比来谈论了古典舞剧目中道家思想的呈现。而这一期我想更加深入的从另外几个方面来更好的论证一下我的这个主题。该文通过对古典舞剧目《风吟》、《扇舞丹青》等等一些剧目的分析和比较,从这些剧目的动作的时间、空间、重心以及力量上进行对比,来体现出这些剧目的不同,从中说明其变化的原因,以及中国古典舞剧目中道家思想的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