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渤、黄、东海潮汐开边界的1种反演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黄海沿岸地区环境污染的时间变动,指出近10年来工业废水排放已经呈现下降趋势,环境与经济发展基本相互协调,统计分析证明:该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正相关关系,符合工业化中期的典型特征:人均GDP、水资源的消费强度、人口增长均对工业废水的排放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1993~1996黄海及其周边地区MαCS的普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使用日本GMS静止卫星红外云图普查了1993~1996年夏季黄海及周边地区中-α尺度对流系统(MαCS)的发生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是一个MαCS的多发区,并且MαCS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间歇性.影响该地区的MαCS多数发源于大陆,但也有相当数量发源于海洋上,发源于朝鲜半岛的较少;有一半以上的MαCS在海洋之上消散;只有少数的MαCS对朝鲜半岛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郑彦鹏 《科学通报》2001,46(Z1):52-58
用最新获得的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对南黄海盆地上部构造层进行了进一步划分, 结合钻井资料, 对晚第三纪中、晚期以来南黄海盆地的构造特征和环境演变进行了探讨; 研究表明, 浅层地震剖面揭示的声波基底代表了渐新世末-中新世初南黄海盆地的基本形态. 通过穿越盆地的典型地震剖面与重力布格异常、磁力异常剖面进行综合对比, 识别出盆地边缘断裂以及一些盆地内部构造, 并将其声波基底划分为盆地型、古生界型和岩浆侵入体型3种基底岩相类型.  相似文献   
5.
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及动力沉积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学法 《科学通报》2001,46(Z1):1-6
基于南黄海600多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研究和对前人大量沉积学资料及水文学资料的分析, 阐述了南黄海现代沉积环境和动力沉积体系特征, 对存在广泛争议的泥质沉积物形成机制进行了探讨. 南黄海陆架可分为弱动力(低能)沉积环境和强动力(高能)环境, 低能沉积环境进一步划分为气旋型和反气旋型涡旋两种环境;高能环境则分为高能沉积环境和高能侵蚀环境. 陆架低能环境发育了泥质沉积体系. 在南黄海中部, 受海域中尺度气旋型涡旋(冷涡)的控制, 发育了冷涡泥质沉积体系, 而在南黄海东南部受反气旋型涡旋(暖涡)控制则形成了反气旋型涡旋泥质沉积体系(暖涡沉积). 二者在粒度、沉积速率、沉积厚度和矿物学特征上有明显区别. 陆架高能沉积环境发育了砂质沉积, 集中分布在南黄海的西部、南部及东北部海区, 在高能侵蚀环境区分布着大量砂岩砾石. 高能沉积环境中原有的细粒物质(黏土、细粉砂等)逐渐被悬浮、搬运至低能区沉积. 还建立了气旋型涡旋和反气旋型涡旋泥质沉积作用模式, 对南黄海泥质沉积体系的成因给出了系统的解释.  相似文献   
6.
蔡德陵 《科学通报》2001,46(Z1):16-23
利用1998年5月航次中所采集的南黄海海域7个断面、67个站位、5个层次的284个悬浮体样品和64个底质沉积物样品, 分析测定了样品的悬浮体浓度和悬浮体与底质沉积物中的有机碳稳定同位素组成, 以研究悬浮体和沉积物的物质来源和运移过程. 由悬浮体浓度和颗粒有机碳δ 13C值的分布特征分析得出了南黄海沉积物搬运的主要格局. 由此格局可以认定, 在陆源物质向南黄海中部深水区的输送过程中底层起着比表层更为重要的作用. 黄海环流是决定南黄海沉积物搬运格局的一个重要控制因素. 由沉积有机质的碳同位素信号证实, 山东水下三角洲高沉积速率沉积物的主要物质来源是现代黄河物质. 在南黄海深水区的陆源沉积物主要来自废黄河物质和现代黄河物质, 现代长江物质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来自朝鲜半岛的陆源物质其数量和影响范围都是有限的. 由悬浮体和碳稳定同位素得出的结论得到了另一个独立的物源指示剂——多环芳烃的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7.
对南黄海的B10岩芯进行了高密度的孢粉分析, 划分出8个孢粉带, 并结合14C测年和浅地层剖面资料, 对该孔所记录的自晚更新世末期以来的气候和环境变化进行探讨, 得出如下结论: (1) 植被演替过程为含阔叶树的针叶林-草原→针、阔叶混交林→以针叶树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含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阔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含常绿阔叶树的落叶阔叶林-草地→阔叶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草原→含常绿阔叶树的针、阔叶混交林; (2) 气候变化历史为冷干→温湿→冷干→暖干→温湿→热干→温干→暖干; (3) 沉积环境由陆相→滨海相→陆相→滨岸-浅海相; (4) 黄海暖流在早全新世便已形成, 而非形成于大暖期.  相似文献   
8.
刘剑 《科学之友》2009,(9):24-25
1912年,英国的大型客轮“铁达尼号”在北大西洋航途中,被冰山撞沉,1635人葬身大海,是世界航海史上最惨痛的一次事件。事后,人们为避免类似的海难重演,建立了海冰巡逻机构,向在大洋上航行的轮船报告冰山源流情况。 我国地处温带和热带区域,每年冬季,只有纬度较高的渤海和北黄海能出现海面结冰现象,至于像撞沉巨轮“铁达尼号”的冰山,在中国的海域是看不到的。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声学剖面资料是识别海洋灾害地质现象的有效手段。该文利用国家“126”专项调查在黄东海海域获得的各种声学剖面及历史资料,在黄东海海底及浅层识别出多种灾害地质类型,如潮成沙脊、沙波、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根据对它们的声学特征及成因机制的分析。作者认为:潮流是黄东海海底表层灾害地质形成的主要动力因素;而浅层灾害地质因素以古河道、断层、浅层气等为主。  相似文献   
10.
Rare earth element (REE) compositions of the suspended sediments from the rivers around the Yellow Sea were different in that Korean river sediments (Han, Keum and Yeongsan Rivers) yield stronger fractionations than Chinese river sediments (Changjiang, Huanghe and Yalujiang), shown by obvious enrichments of LREE (light rare earth element) relative to UCC (upper continental crust).Variations of source rock compositions in the drainage basins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ifferences of REE compositions between the river sediments. REE fractionation parameters including (La/Yb)ucc and (Gd/Yb)ucc as well as the ratios of La/Sc and Th/Sc can be treated as proper proxies for identifying the Chinese river sediments from those Korean river matters, and furthermore, for studying the provenances and paleoenvironmental changes of the marginal seas of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