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革胡子鲇触须和口腔粘膜的味觉器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组织学切片和电镜扫描的方法,对革胡子上颌须和口腔味蕾的组织形态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分属于两个亚感觉通路(迷走叶和面叶味觉系统)的两类味蕾,其感受器细胞组成和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区别为味蕾是否通过味孔与外界接触,以及在上皮中的分布状况.革胡子口腔内也有少量面神经叶支配的味蕾位于口腔横瓣上.由迷走神经叶支配的味蕾成簇集中腭部.感觉细胞的微绒毛突出于顶端,有味刺激物能直接到达味感觉细胞膜上.其形态结构表明,鱼类味觉是接触性或近距离化学感受器.  相似文献   
2.
革胡子鲇成熟精巢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3.
饥饿状态下南方鲇仔鱼的形态和行为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饥饿状态下的南方仔鱼外形萎缩,脑顶下凹,外部器官发育受阻,身体长度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饥饿仔鱼的行为反应可分4个阶段:①集群趋暗阶段;②游动觅食阶段;③狂游阶段;④散慢游动阶段.对18℃,20℃,24℃和28℃4个温度组的观察结果表明,饥饿仔鱼的反应特征基本一致,温度越高,每一阶段持续时间越短.饥饿仔鱼具同类相残和吞食气泡的习性,同类相残行为与温度成正相关,胃肠吞有气泡的仔鱼数在中间温度组(20℃,24℃)较多,高温组(28℃)和低温组(18℃)均较少.  相似文献   
4.
南方鲇皮肤,唇瓣和须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扫描电镜和组织学方法研究南方皮肤、唇瓣和须的结构.结果表明,体表不同部位皮肤的厚薄不一,但基本结构相似.唇瓣的前、后口腔面在覆盖物、表面凹陷、味蕾分布、腺细胞组成上有差异.须侧扁,由表皮、真皮、软骨、血管和神经组成.皮肤、唇瓣和须的分泌细胞主要有杯状细胞、棒状细胞、颗粒细胞和浆液细胞,以棒状细胞尤为丰富.味蕾和分泌细胞的大小、形态、分布频率、存在部位不同.皮肤上还具丰富的侧线孔、小窝器官、Merkels感觉器官等.探讨了皮肤、唇瓣和须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相似文献   
5.
滤泡细胞来源于卵巢基质细胞,其发育过程分为:零散卵泡膜细胞期、单层扁平卵泡膜细胞期、多层扁平 卵泡膜细胞期、立方形颗粒细胞期、柱状颗粒细胞期、颗粒细胞分泌期6个时期.多层细胞的滤泡可以分为外膜 层、鞘膜细胞层、粗纤维层、细纤维层、滤泡细胞层5个亚层.颗粒细胞具丰富的微丝、线粒体、内质网、核糖 体,高尔基体也丰富而发达.滤泡细胞具有生成次级卵膜、合成卵黄蛋白并加工成卵黄前体颗粒和中间颗粒、产 生类固醇激素和协助排卵等作用. 卵膜包括初级卵膜和次级卵膜.初级卵膜分为3个亚层,由卵母细胞依次产生的3个亚层最终融合并致密化 形成放射带.而次级卵膜在卵黄合成后期由滤泡细胞产生.  相似文献   
6.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得到南方(Silurus meridionalis)的CART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全长688bp,其中5’非翻译区长109bp,ORF长357bp,3’非翻译区222bp,编码118个氨基酸。与其他脊椎动物的CART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南方CART与斑点叉尾鮰(Ietalurus punetaus)CART、金鱼(Carassius auratus)CART1、金鱼CART2、鲤鱼(Cyprinus carpio)CART1、鲤鱼CART2和人(Homo sapiens)CART同源性分别达到95.8%、72.0%、75.0%、72.9%、75.0%和52.5%,表现出较高的保守性。进化树结果显示,南方的CART与斑点叉尾鮰聚为一支,与基于形态学的鱼类系统发育结论相吻合。组织分布分析表明南方CART基因mRNA主要在脑中表达,与之功能相吻合。研究结果为该种鱼摄食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8.
对从嘉陵江合川至北碚段收集的4属11种科鱼类脊头骨作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属、黄颡鱼属、拟属和属在下颞骨的有无,嗅神经孔和舌颌骨与颅骨关节面的构成,泪骨的形态,上枕骨嵴的长短及其与背鳍第一辐鳍骨的关系,颅骨的比例性状等方面具有一分明显的属间差异,头骨形态亦可作为种间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9.
南方鲇的繁殖群体的结构及生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根据由嘉陵江采集的350尾南方标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全年渔获物的性比(♀:♂)为1.43:1,繁殖群体的性比为1.54:1.繁殖群体中2~13龄的鱼组成,雌性以4~6龄组为主(60.79%),雄性以3~5龄组为主(75.01%);雌雄性体长组成的主要范围分别为75~95cm(58.42%)和65~85cm(57.90%),体重组成的主要范围分别为4000~8000g(61.80%)和2000~6000g(67.10%).雌性的体重随体长的变化率小于雄性,而各龄组体长和体重的平均值均大于雄性。雌性群体的生长率明显高于雄性。雌、雄性的体重增长速度相关于年龄呈抛物线变化,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22龄和4.84龄。  相似文献   
10.
南方鲇摄食碳水化合物后的血糖动力学方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方幼鱼(SilurusmeridionalisChen)为实验对象,进行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驯养对血糖餐后动力学分析研究.实验以白鱼粉、玉米油、玉米淀粉分别作为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料,配制等蛋白质(含量为40%)、等脂肪(含量为10%)、不同碳水化合物梯度的4组饲料,饲料碳水化合物水平设计分别为0%,6%,12%,18%.实验鱼喂养8周后,进行一次定量投喂,并在48h内测定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南方摄食碳水化合物饲料后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药物动力学方程能够较好的拟合和解释南方食后血糖反应曲线,为进一步探讨肉食性鱼类对摄食的碳水化合物适应性较差的机制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