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特征树为双星的哈林图的反魔幻性进行研究.依据图的结构把哈林图分成3部分,按照顶点标号和单调递增的顺序依次对每部分的边给出标号,证明了特征树为双星的哈林图是反魔幻图.该标号方法也可应用于简单图或者在结构上能够分解的一些图的标号.  相似文献   
2.
印度政府在这点上确实做得好,尤其是我们在中国看到了那么多强拆之后。最近,印度的一个小部落做了一件与《阿凡达》中描述相似的事儿,虽然没有那么激烈的对抗与魔幻色彩,但在如今这个世界上,此事的结局似乎多少也有些魔幻了。  相似文献   
3.
定义图的全魔幻空间及向量空间。证明了f,g∈P(G),则两标号f与g之间相差一个常数,对任何一个向量α_i∈V_(f_i),如果f_i∈P(G),则α_i可由其余α_(i-1)线性表示。给出了快速大规模地构造魔幻树的方法,得到了奇优美标号、优美标号、魔幻全标号之间相互转换的几个结果。  相似文献   
4.
陈厚娟 《科技信息》2009,(20):I0220-I0221
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在传统观念看来是充满矛盾的。这些矛盾的表现后面存在一系列的合理根源。文章从画家的创作思想、社会背景、成长因素及“绘画通神论”等角度来分析矛盾的原因,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解读魔幻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5.
中国玄幻文学研究十年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玄幻文学在国内的创作、传播、批评、争论,无论是读者、创作者还是研究者的数量都有巨大的增长,但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论文总量较少,学术研究相对冷清;二是大多研究者的学历较低、年龄较轻,同时缺乏对研究对象的持续关注等。从数据出发可见出玄幻文学研究的总体情形,从文本入手可着重分析历年研究者的具体研究方向和成果,并对玄幻文学研究出现的问题和前瞻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对于图G(V,E),若存在正整数k(1≤k≤|G|+|E|)和映射f:V(G)∪Ε(G)→{1,2,…,k},使得对任意两点u,v∈V(G),有S(u)=S(v),其中■,则称f为G的点魔幻全染色,且称χVMTC(G)=max{k|k-VMTC of G}为点魔幻全色数.在已有的点魔幻标号和点可区别染色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实际问题提出了点魔幻全染色(VMTC),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点魔幻全染色算法,该算法使用迭代寻优的方式对随机图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结果分析,总结得到了若干定理并给出证明.  相似文献   
7.
柳赫 《世界博览》2015,(3):53-55,52
在中国的农历新年前,导演彼得·杰克逊令旗一挥,带着他的新作《霍比特人:五军之战》,声势浩大地做起宣传。这是他第一次与中国影迷见面,却也是一次告别。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自己会回归新西兰老家拍摄那里的电影,他也表示不排斥与中国合作拍摄电影,却无法认同好莱坞为中国市场做出的一些虚伪行为,将来他要拍就一定会拍一个纯粹的中国故事。是的,这就是那个魔幻世界中的天才,彼得·杰克逊。小时候的彼得·杰克逊就有丰富的想象力,经常痴迷于恐怖与幻想。1969年的圣诞节,8岁的他,从父母那儿得到了一架照相机。在一些学校里朋友的帮助下,开始拍摄自己的"电影"。17岁辍学后,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斐波纳契毛毛虫树的边标号,采用不同于原定义的图标号的方法 -先从边对每个图进行标号。利用先从边标号的特点,主要讨论了1-斐波纳契毛毛虫树的边二分奇优美标号,边优美标号及边魔幻全标号。最后讨论了1-斐波纳契毛毛虫超级同构图的二分奇优美标号。这样的方法省去了大量繁复工作,大大提高了图标号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标号--广义边魔幻优美全标号, 并用几种广义边魔幻优美全标号的算法对阿波罗网络模型进行加密及优化, 选择其中使魔幻常数个数最少的算法估计, 并得到了其上界.  相似文献   
10.
穆勒曾经预言女性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将会按照“完美的平等”原则进行转换,英国女作家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魔幻小说在邪恶到高尚的道德谱系里同时创造了男性和女性两类人物,对穆勒预言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诠释。在这样的一个世界中,我们这些麻瓜,也应当为在现实社会中的男女平等进行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