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章钜(1775-1849),清嘉庆、道光诗坛诗人,其风雅诗事有一定的代表性.粱氏一生诗友交游频繁,这对梁章钜的诗歌创作有着良好的影响,与传统诗人纪昀、翁方纲等的唱和.使其诗作有了扎实的古典文学根基;而与近代诗人林则徐、龚自珍等的唱和,又使其诗作带上了时代先进的色彩.此外,梁氏亦热衷诗社活动,家居福州时曾先后开设藤花吟社、三山吟社.居京之际又加入苏斋诗会、宣南诗社,因此诗事活动是研究梁氏诗歌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2.
扶乩是民间的占卜问疑风俗,明清时期成为文人士大夫的风雅游戏。《阅微草堂笔记》中收录的34则扶乩故事,一方面描绘了清代士大夫的风雅生活,另一方面反应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扶乩这种民间风俗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因而多了一份道德说教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论李纨妙玉的生存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李纨妙玉是曹雪芹有意加以比较的两个人物形象。她们的可比较性在于,都具有高情卓出、远过时辈的风雅,而现实世界一方面要把她们拉到凡俗的层次,一方面又让她们毁情弃性,扼杀正常的生活欲望,同时还昭示出她们的牺牲毫无意义。  相似文献   
4.
王实甫的《西厢记》自问世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一方面是因为他反映了一个永恒的爱情主题,另外成功塑造了一批人物,尤其是张生这个形象,他既热爱功名又向往爱情,既风雅又粗俗,有时机智有时痴傻,有时勇敢有时懦弱,总之,他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  相似文献   
5.
从《白石诗说》《续书谱》两部重要的著作来看,姜夔不仅对王羲之、陶渊明之作推崇备至,还对唐宋的文艺成就给予了应有的认可。这在其词作中表现为合魏晋风骨与晚唐绵丽为一体的风雅气质。“清空”“清劲”等论实不能准确概括其词风。此外,姜夔的涵养与学问还体现在他的书法、收藏与印学等多方面。其以兵家言喻诗的创造力更足以显示出他广阔的视野和不凡的志向。  相似文献   
6.
姜夔作为南宋的著名文学家,被历代学者所重视。近二十年,随着学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学术界对姜夔代表作《白石道人歌曲》的研究可谓硕果丰富,不仅对其音乐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并且在版本、校勘等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姜夔的生平及交游考证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学术界研究了其交游与创作之间的关系。目前对姜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诗歌、音乐、生平及交游研究等方面,其中不乏专深的研究成果,但也发现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论经学对陈子昂诗文及诗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子昂的文本与经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诗歌创作和理论更与《毛诗正义》话语系统一脉相承,这种关系反映出陈子昂在经学经世的影响下以文学经世的人文品格。  相似文献   
8.
松尾芭蕉的俳句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他的创作开一代新风,并以“闲寂”与“幽雅”或“空灵”的美学特征独具一格,被世人称为“蕉风”。他是在极力步入仕宦之途连遭失败后开始他漫游生涯的,并在云游山水中度过了一生。其作品多是寄情于山水,描写自身的孤独、寂寞、凄凉的生活经历,反映了诗人内心与现实社会的强烈反差,是诗人失意于社会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宋元之际风雅词派居所词的兴起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与宋元之际园林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士人的尚雅心理起着关键作用;咏物词的发展使然等等。宋元之际风雅词派词人描写的居所主要有故居、现居、友人居。居所词都包含着风雅词人独特的生活理念和审美情趣,他们以清幽为主要特征的居住环境的喜好恰好在某种程度上和他们对“清”和“雅”的艺术追求存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是金元之际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论在我国古代诗歌理论发展史上,也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诗论虽以风雅的温柔敦厚为主,但也不能不受时代的影响,使他在温柔敦厚之外,提出了新的命题,强调了慷慨激越的风格,显示了不同于传统诗论的特色。元好问的诗论,主要见于《论诗三十首》,但古今研究者对其中的一些诗句,多有歧议,众说纷纭,对此应作出较为符合实际的解释,以求得全面正确理解元好问的诗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