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颜元作为明清时期北方学术的杰出代表,他以强烈的弘道意识,坚决的辟佛道态度,对心学、理学和佛道均作了较为彻底的批判,以“三事”、“三物”为道之内涵,注重躬行实践,提出了“习行”道统观,建立了别具一格的事功型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2.
颜元在哲学层面,主张"气质一元"论;功利观上,提倡"正宜谋利,明道计功".融合了个人的义利观,大力弘扬合义之利,进而提出义与利不可分割,利是"义中之利"的观点.有对立,有矛盾,但终究是统而为一的.  相似文献   
3.
颜元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倡导“实学”、“习行”的教育思想;主张培养能实行实用、通经致用的人才;教学要体现兵农、礼、乐和实习力行、劳动等内容;教师应注重道德教育、注重躬行实践等。他的师德思想有鲜明的重实学、重习行的特点,值得我们进行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颜元为明亡清立"实学"思潮之突出代表。他对理学教育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并创建了以培养"实才实德之士"为教育目标,以实文、实事、实体、实用知识为教育内容,以实习、实行为教育方法的实学教育思想体系,这对当时乃至后世都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颜元对朱熹人性论的批判,是以实事实行作为着眼点的。从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第一,颜元以"气"为人性的本原,加上"理气融成一片"的理气观,批判了朱熹的以"理"为人性的本原,这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开端;第二,颜元以"人欲合理"来驳斥朱熹"存天理,灭人欲"以及"变化气质"的要求,进而指出"气质之性"是人唯一的本性来批判朱熹的将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又以恶由"习染引蔽"而产生来批判朱熹的"气质有恶",使"气"的人性本原得到了体现,并为修炼注重实行与践履的修心养性工夫提供了理论根据,是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焦点;第三,颜元以"习动"来批判朱熹的"主静"和"死读书",而主张人们成为既对自己又对天下有利的人,正是他对朱熹人性论批判的归宿。颜元对朱熹所作批判,把对人性论的着眼点从形而上的东西转移到了形而下的东西上来,具有鼓动人们在实际事情与行动之中以践履来求道并修养自己身心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颜元是我国清初杰出的实学教育家,他认为人才是国家富强的关键。他提出的“斡旋乾坤,利济苍生”以“为”与“用”为标准的价值评价观,可谓“王道无小大,用之者小大之耳”。这对今天的人才选拔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初学者颜元在批判前人对"格物致知"解释的基础上,以"习动"、"日行践履"的求知观为出发点,认为"格物致知"就是亲自动手去做实际的事情,真切接触事物。同时提出"知以物为体"的观点,强调以"六德、六行、六艺"为内容的"三物"为实践对象方能得到真知,并有利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社会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颜元身处将理学奉为官学的年代,“内圣”之学昌盛,学者们游谈心性,鄙于言“利”。颜元以其深沉的历史使命意识,力图重建“内圣”与“外王”相统一的体系。通过对前人思想批判的吸收,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功利思想。他的功利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功利学当中,可谓是一中庸之作,不偏不倚,求“利”而不忘思“义”,强调的是一种“义中之利”,即合理的“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体育思想的概念、分类、特征的阐述,分别列举颜元、蔡元培、杨昌济、毛泽东等体育思想,在剖析其形成过程及深远意义的基础上,阐明了它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明末清初的实学教育思想有不同的研究状况.1983年-1990年的研究是从简单的、零碎的研究走向正规化、系统化;1990年-2004年的研究步入了正规的、系统的研究和大范围的比较;2004年至今集中于对颜元思想的研究.每个阶段对清末明初实学思潮的研究也都存在着优缺点,而对颜元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