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9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收治的1 082例需要开颅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常见感染因素为依据,探寻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患者年龄、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基础疾病、脑脊液漏及脑室外引流等因素均能显著提高颅内感染的发生概率,是引发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在基础疾病研究中发现:肺内感染可使颅内感染病死率显著上升.结论提高手术室的清洁级别,保证患者在术中不受细菌感染是控制开颅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报告应用脑室内灌注复达欣治疗严重颅内感染21例。方法 床边锥颅侧脑室前角穿刺置管,复达欣灌注,结合腰穿脑脊液引流法。结果 本组2例因多脏器衰竭死亡,1例因复发病死亡,颅内感染均达治愈。结论 采用脑室内复达欣灌注治疗颅内感染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颅鼻眶沟通性肿瘤是同时相连于颅腔、鼻腔和眼眶的肿瘤。此类肿瘤较为少见 ,我院于2001年4月成功诊治了1例巨大颅鼻眶沟通性肿瘤患者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 ,42岁 ,农民。因反复左侧鼻衄4d,在当地医院治疗效果不佳于2001年4月5日收治我院。诉头痛 ,精神差 ,贫血面容 ,右侧鼻眶前孔有息肉状物质 ,左侧鼻孔有脑脊液流出 ,呈点滴状 ,左眼球外突明显 ,双眼球活动自如。MRI示 :鼻腔、筛窦、部分蝶窦以及前额叶、前颅底巨大恶性肿瘤占位 ,约9cm×6cm大小。入院后立即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术前2d行股动脉穿刺供瘤血管检塞术 …  相似文献   
5.
6.
面静脉有无瓣膜,众说纷坛。为验证有关面静脉无瓣膜,面静脉的血液可经内眦静脉,眼静脉逆流至海绵窦引起颅内感染的理论。本文在双目镜下解剖成人48条面静脉,24例有瓣膜,占50%。其中静脉瓣位于口角平面以上者8例,占33.3%,在此8例中,瓣膜位置在面深静脉汇入面静脉处以上出现了3例,占12.50%,汇入处以下出现2例,占8.0%.汇入开口处有3例,占12.50%;面静脉瓣位于口角平面以下者共16例,占66.70%。在口角平面以上,第一瓣到内眼角的平均距离为1.97cm,第二瓣到内眼角的平均距离为5.…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拔牙后引起颅内感染一例报告王彤歌(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510630,广州)拔牙后所引起的颅内感染极少见,现报道一例如下。1病例患者,农民,44岁。因发烧,头痛、呕吐及昏迷4d于1990年1月19日入院。入院前10d有牙痛及牙齿松动,曾...  相似文献   
9.
颅内压是神经外科临床和科研的一项重要观测指标,及时掌握颅内压的变化对手术时机起决定性影响。但是,临床上常用的颅内压监测方法测量精度不高、操作复杂,易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颅内感染机会较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在颅内感染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该院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行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与1996年至2002年3月我院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颅内感染的30例病人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 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组在感染控制平均时间、临床症状平均改善时间、感染控制例数的效果优于腰穿脑脊液置换组.结论 蛛网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