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74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应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理论,对川西北草地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该区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组分失调、流程不畅、利用层次单一、系统封闭保守和经营意识不强等问题,建立高效、优质、高产的川西北草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必须调整组分、疏通流程、挖掘各生产层次潜力、强化外延特性,同时还必须加强该地区智力、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牧民文化素质,普及科学技术,发展草地生产力。  相似文献   
4.
考察了无碱液脱臭过程中烯烃和非烃对正丁硫醇氧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油品中的酚、硫化物和氮化物对无碱液脱臭过程中催化剂活性无影响,而烯烃及胶质是无碱液脱臭过程中催化剂失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步梯度洗脱,将肝素分为活性高低不同的亚组分,即HP1、HP2、HP3,根据三亚组分特点,使肝素能更加对症、更加安全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6.
铜铟镓硒(CIGS)太阳能电池因其光电转化效率高、环保、光稳定性好等优点,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随着全球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可以预见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需求量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增长。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虽然发展迅猛,但制造过程中铟镓等稀散金属的应用成为限制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回收废弃铜铟镓硒电池组件中的有价金属元素,是弥补这一不足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从废弃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技术进展。基于退役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组件和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产生的过程废物,对现有包括湿法回收、火法回收和综合处理工艺等回收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概述了铜铟镓硒电池回收过程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分析了后续分离组分纯化与再利用方面存在的挑战。本文为未来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回收工艺的开发、优化、和工业化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正构烷烃模型分子法确定假组分的基团组成,根据UNIFAC基团贡献法饱和蒸气压模型与活度系数模型,以及修正的活度系数模型,计算了假组分的相平衡常数K,并预测了大庆原油平衡闪蒸气化率。结果表明,用平均沸点确定基团组成,Riazi-Daubert关联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Rau-K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的偏差最小,为3.36%;用API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的Kik-K模型和Lar-K模型次之,预测偏差低于5  相似文献   
8.
LaCeCuMn/γ-Al2O3纳米稀土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纳米纤维状γ-Al2O3为载体,采用工艺路线简单的浸渍法制备了LaxCe1-xCuMn纳米稀土催化剂,并应用微反活性评价装置测试了对CO和C3H8的氧化活性。利用XRD,TEM,BET等手段,分析了产品的结构和粒子形貌。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组分在载体上分散比较均匀,平均粒径在15~20nm之间,为纳米级催化剂。La物质的量为0.4mol、活性组分质量分数为15.04%时,制得了较为纯净的钙钛矿催化剂,CO和 C3H8氧化反应中起燃温度分别可以达到161,186℃,且二者的最终转化率均在99%以上。  相似文献   
9.
乙酸对聚硅酸絮凝剂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聚硅酸金属盐絮凝剂因硅酸聚合胶凝而失活的问题,依照Si-Mo比色法的原理,对乙酸存在时的聚硅酸形态及其转化规律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在酸性氛围下,当有乙酸化合物存在时,聚硅酸溶液中的硅酸组分与钼酸反应的速率总是要比不含乙酸时的大得多;溶液中存在的Sia和Sib形态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乙酸化合物的存在,能够有效减缓硅酸溶液中聚硅酸颗粒物的生长速度,但聚硅酸的总体形态分布与转化规律的模式并没有因为乙酸的存在而发生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沥青与集料界面粘附性的抗剥落剂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沥青与集料的粘附性,定量测定了沥青各组分与集料粘附性的大小。对沥青电性能、接触角、粘度与粘附性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了集料ξ电位、粒径对粘附性的影响。结果表明ξ电位值与粘附性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其值越大,粘附性越好;与大粒径集料不同,细集料粘附性似乎取决于表面积的大小,而与集料化学组成关系不大;从水煮处理花岗岩能提高粘附性现象出发,研制出抗剥落剂。该抗剥落剂处理集料表面能提高混合料水稳定性及高温稳定性,配制的改性沥青能极大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