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1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大跨度空间网格结构进行三向正交地震动的多点激励下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建立了多维多点随 机地震动激励下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并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了平稳随机地震动功率谱密度的模型 参数.数值仿真分析了某柱距80 m的大跨度平板网架分别在一维地震动或三维地震动的一致激励、行波激 励和考虑部分相干效应的随机激励下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考虑地震动的空间效应后,关键杆件的内力 增幅可达30%;多维地震作用比单维地震作用下结构杆件的内力大.由此得出结论,对于大跨度空间网格 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必须考虑多维地震动的多点激励.  相似文献   
2.
Hilbert-Huang 变换在爆破震动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Hilbert-Huang变换(HHT)法的原理、内容和优越性, 并用仿真信号进行实例分析, 以验证其关键技术经验模态分解(EMD)的高效性、自适应性, 以及其时频图能定量地描述时间与瞬时频率的关系. 用HHT法对爆破震动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 EMD能很好地按不同的时间尺度对信号进行分解, 分解后的固有模态函数能反映信号本身所固有的特性;能将Hilbert能量谱中的信号能量清晰地表示在时间-频率-能量的分布图上;HHT法能有效地提取爆破震动信号的时频特征;HHT法比小波分析更具适应性, 为爆破震动信号的分析与处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地基液化的处理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丽雅 《太原科技》2003,(2):74-74,76
砂土地基在地震动荷载作用下会发生液化,使地基丧失承载力,建筑物产生大量不均匀沉降,造成建筑物开裂、倾斜或破坏,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遭受损失。通过分析液化的形成条件及本身特性,提出了在设计中全部消除地基波化沉陷,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和减轻液化影响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软弱夹层的地震动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润秋  余嘉顺 《自然科学进展》2003,13(11):1177-1181
地下隐伏的软弱夹层对工程场址地震动强度的影响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研究对高地震烈度区大型工程建设的可行性评价和抗震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概化的模型出发,对这一问题作了计算机模拟研究.所考虑的软弱层埋深在10~400 m之间,厚度在0~10 m之间.结果发现,隐伏软弱夹层就像地表低速层一样也会产生地震动的放大作用.隐伏的软弱夹层就像地表低速软弱层一样也会对特定频率的波产生放大作用.在总体揭示软弱夹层对地震动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这种放大作用的出现规律.  相似文献   
5.
露天浅孔爆破震动反应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汕头华能电厂爆破监测阶段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露天浅孔爆破地震反应谱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所得结果不仅对建筑物抗震设计提供依据,还将对爆破振动的研究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确定终生在地下生活的斯氏鼢鼠(Myospalaxsmithi)和棕色田鼠(Microtusman darinus)中耳内的听觉传导是否通过特殊结构来实现震动通讯。方法 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斯氏鼢鼠、棕色田鼠的中耳结构,利用公式ITR=[A/[2/3(Ad)]]×[Li/Lm]2和公式T=[4(Zd/41.5)]/[1+Zd/41.5]计算它们中耳的声波转换效率,观察头骨与下颌骨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与地上生活的大鼠、家猫和猕猴的中耳进行比较。结果 斯氏鼢与棕色田鼠中耳内不存在特殊的声波传导结构,曾被认为与震动通讯有关的假关节窝的功能是用来防止下颌脱臼,砧骨短脚与鼓室壁间的连接关系同样见于大鼠、家猫和猕猴中斯氏鼢鼠的中耳对声波的转换效率低于棕色田鼠。结论 斯氏鼢鼠和棕色田鼠的震动通讯不需要特殊的中耳传导装置,借助于头骨的一般结构就能完成。  相似文献   
7.
在阐述地震动持时的含义及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了黄土地区与非黄土地区地震动衰减的差异,建立了甘肃省黄土地区地震动衰减规律,提出一种解决与给定超越概率水平相匹配的地震动持时的概率预测方法,给出了甘肃省黄土主要分布地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持时区划结果。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座跨越V形峡谷场地的体外预应力桥梁,利用波函数解析解模拟得到了均匀介质V形场地地下多点地震动激励,对体外预应力体系在该激励下的结构响应进行了分析.首先,利用模型转化技术建立了4种桥梁模型,分别探究了纤维梁单元、实体单元,桩-土相互作用和人工黏弹性边界等对体系响应的影响.其次,基于均匀介质假定的V形峡谷场地解析解,引入地下多点地震动模拟方法得到了V形峡谷场地地下多点地震动并将其作为结构输入,着重探究了V形场地地震输入和水平场地地震输入对体系地震响应的影响差异.计算结果表明:V形峡谷场地激励同水平场地激励相比对结构具有更强的空间差动作用,从而引发更大的差动内力,体外预应力体系从屈服到破坏退出工作的持续时间明显缩短;桩-土相互作用对体外预应力筋的地震响应影响显著,体外筋发生屈服和破坏的时间均大幅度提前.  相似文献   
9.
盆地型长周期地震动的判别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盆地内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所需的盆地型长周期地震动(简称为长周期地震动)验算波,总结了长周期地震动的形成机理,分析了长周期地震动中面波的卓越性,提出了截取由面波主导的地震动尾波的方法,通过基于尾波特性的统计分析得到了长周期地震动的判别准则.结果表明:沉积盆地边界所激发的面波在盆地内传播、叠加以及依频率放大是长周期地震动的主要形成机理;长周期地震动中由面波主导的尾波段对长周期结构响应起控制作用;长周期地震动判别准则宜定为: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大于2s,且截取出的尾波与原始波在速度反应谱卓越周期处的谱幅值比大于85%.  相似文献   
10.
随机抽取无法根据最后一级修理尺寸磨削修理的S195柴油机曲轴为研究对象,对曲轴的主轴颈以及连杆轴颈通过堆焊、电孤焊涂喷、电刷镀等方式进行修复,结果显示涂层结合情况较为良好,没有发生任何剥落或者脱皮现象,硬度测试表明可以满足发动机曲轴构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