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1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捷是宋末元初词人,经历了宋元易代之际的巨大动荡,承受着国破家亡之痛、身世飘零之苦,用词记录下万千郁抑、悲慨、哀痛、愁怨、落寞与无奈,爱国情思蕴育其间,最终在山水风景、闲适生活中寻找到恬淡、悠然、平静的快乐,流露出其遗世独立、清逸高洁的节操。  相似文献   
2.
程康庄为清初山右著名诗人,其诗以描写山川景致、纪游咏物为主题。以顺治十六年仕清为界,其前期诗学竟陵,以性灵、幽情单绪为宗旨;后期转向冲和淡雅,渐趋盛世温柔敦厚之音。程康庄清初仕宦镇江、安庆,与朝野诗人广泛结交,在当时影响较大,其诗风转变具有典型意义,颇能代表清初诗歌的创作风向。  相似文献   
3.
惠山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时,有众多的文人墨客在此驻足流连并题诗留恋.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阅读,今人仍可领略到当时惠山的风貌,文人对此地的眷恋和一贯的借诗抒怀的情境,而这些对地方史的研究无疑是有较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罗媛  王强 《科技信息》2010,(32):I0143-I0143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而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文学艺术,却是中国历史上极活跃、极富于创造精神的。山水文学在这一时期的兴起标志着古典文学从题材到风格都有了重大的突破,是中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本文通过对魏晋隐逸思想的分析,认为当时的隐逸思想对山水审美意识的形成和山水文学的兴起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炎试图在词中着力构建一个世外桃源式的隐逸世界,不过那仅仅是一种表象,在这表象的后面所透露出的却是作者现实与设想之间的内在矛盾.华屋山丘的变故使他的词作染上了一层悲凉之雾,四处奔走无处安身的人生境遇昭示着他选择的痛苦与无奈.可以说,他的隐逸词真切地反映出作者在社会鼎革时期的悲凉、无奈和力求超脱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6.
钱谦益唐宋兼宗的祈向与清代诗风新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诗必盛唐”是明代具有强势传播力的诗学观念 ,其消极影响是法唐而赝 ,自狭诗道。当时虽有接纳宋诗的呼唤 ,但难以形成趋势。明末清初 ,钱谦益以唐宋兼宗为新的诗学选择 ,具体途辙是以崇尚杜诗为由唐向宋的起点 ,在诗坛大力导入宋代诗风 ,融铸异质 ,求变创新。以沉潜深厚改变浮薄肤浅 ,以性情为本取代唯务格调 ,从而形成宏衍阔大的气局 ,使诗歌创作具有多元组合的美质。钱氏的这一诗学选择开启了清代新诗风  相似文献   
7.
明朝嘉靖时期宰相严嵩虽被认为是一代奸佞,但同时也是一名诗人,其诗风形成和发展具有一条轨迹,循着这一轨迹,以他的诗歌发展变迁为研讨对象,探寻了他仕途出入的五个阶段对其诗歌内容和诗风产生的影响,从整体上对严诗在严嵩不同的人生阶段中所具有的价值和特点进行了初步概括。  相似文献   
8.
陶汝崇 《科技信息》2007,(16):421-422
经过魏晋南北朝和唐代的发展,隐逸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已经不仅表现于追求肉体上的隐居山林,而更加的内倾化,幻化成为一种精神,深深植根于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和意识,成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追求。并且表现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形成一种至高的审美境界;而这种审美趣味其本质上是中国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悲剧性的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9.
徐欣婕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28(3):112-114,122
贾岛早年出家为僧,孤傲清高的个人性格和所接受的诗学熏陶,以及他学习的对象,与姚合等众多朋友的交往等因素,促使他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风——苦寒。本文试图从贾岛所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交友、价值取向以及学习对象几个方面分析,探讨贾岛苦寒诗风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元四家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融合笔墨的写意精神,通过对物象描绘表达画家的主观心绪,忽略物象的形似而重神似,逐渐形成了尚逸、尚意的山水画风。文人画家主张“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追求“脱俗”和“自娱”的美学思想体现了文人画家之“隐”与山水画之“逸”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