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隐士与中国传统农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隐士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产物,作为士,他们掌握着一定的文化知识,而作为隐士,他们又不得不自食其力,且多以农耕为生,知识与农业生产实践的结合,产生了隐士农学家和隐士农书,并在中国农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探讨了隐士农学家的产生、隐士生活对农学的影响,并对隐士的农学贡献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烘焙诗人     
唐离 《世界博览》2014,(23):89-89
很少人见过艾米莉的面,但是不管是哪个阶层,许多的房子里都曾经散发过她为病人和健康的人准备的她珍爱的水果、鲜花和美味食物的香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成年后大多数时间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像苦修的隐士一样,她大部分时间穿着白衣,很少走出家门。不过,她曾经从窗口吊下满满一篮子的面包,送给下面街道上的孩子们。虽然狄金森与那些孩子的生活没有交集,从没有见过面,但她通过烘焙与孩子们有了联系。  相似文献   
3.
4.
梅、兰、竹、菊是中国花语中的"传统四君子"。梅蕴育孤绝,菊预示风霜,竹标志着气节,兰象征了一个知识份子的君子的气质。而随着西方对唐代文学的研究愈来愈热、对唐诗中情景交融的分析愈来愈多,促使了对唐人作品中景、物意象的象征意义的研究成为了力考的重点之一。本世纪法国研究者对唐诗的内容和艺术特点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尤其看重在艺术上唐诗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形象的特点,认为象征是中国诗歌的生命线,"犹如心脏之于躯体","没有象征,诗歌就将失去力量"。并且经过悉心探究,列举了大量唐诗中常用的象征形象,其中他们认为"兰花是纯洁的象征,菊花是高洁的标志"。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学中的“渔夫”(或渔父 )形象产生于不同的土壤 ,它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存在原因、生活方式和处世态度。大致而言 ,中国文学中的渔父具有隐士的特征 ,而西方文学中的渔夫形象堪称智者。他们身上 ,体现出中西方不同的哲学意蕴和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地下巴黎     
戴上矿工头盔,爬下沙井和无数的阶梯,去黑暗中探索纵横交织的隧道,那里是工作、绘画和聚会的绝佳场所——周六清晨,我乘坐的出租车行驶在巴黎大街上。主干道很安静,大多店铺还没开门。从一家糕点铺飘来阵阵烤面包的香气。一处信号灯旁轻微的响动吸引了我的注意。一  相似文献   
7.
有这样一个人:他集教授、居士、护法、宗教家、哲学家、杂家于一身,被人赞之为"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有人称他是佛学大师、禅宗大师、密宗上师、易学大师、国学大师;有人称他是当代道家、现代隐士、"通天教主";也有人称他是高明的术士、是"江湖骗子"。他就是南怀瑾——一个像谜一样的传奇人物。那么,南怀瑾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8.
<笑傲江湖>是金庸先生以反映江湖武林权力斗争为主要题材的一部武侠著作.本文试从辟邪剑谱与令狐冲这样两个对立元素加以分析、阐释,得出"一统"与"笑傲"两种对江湖权力截然不同的处世态度.邪不压正,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主题畅然其中.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文章的题目还是书的题目(书名)往往都能起到一个点题或导读的作用,而英语题目的汉译及中文题目的英译也往往对翻译工作者提出了挑战。近年来学术研究上的浮躁心态很典型地表现在翻译作品上,即使在全国性高规格的竞赛上也常不能幸免。中式英文、“对号入座”的逐字硬译也能登堂入室、堂而皇之地登上中央电视台的屏幕,即使在两三个字(词)的题目的翻译中,这种情况也常有所见。借此对几则学界中出现的题目翻译提出商榷。  相似文献   
10.
隐逸思想与传统的出仕思想相对,是士人阶层拥有的一种归隐心态、看法或倾向。隐逸与出仕在士人的思想中组成了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对隐逸思想的探查,是研究士人思想的重要途径。魏晋时期隐逸之风盛行,其中佼佼者当属"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嵇康兼容儒道两家思想,又深受魏晋玄学影响,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隐逸之风,在他众多作品中均有体现。相比游仙诗中的超然洒脱,《与山巨源绝交书》更能体现他的隐逸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