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1.
文章主要讨论不同诉讼模式的特性同遏制司法机关滥用人权力的关系,法官的独立性同保持司法公正之间的关系;通过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与我国现行的陪审制进行对比,为中国司法改革提供参考性思路。  相似文献   
2.
实践中,人民陪审员的遴选及其任期等存在诸多问题。笔者认为人民陪审员在任职条件上对文化程度的要求不宜过高,遴选人民陪审员程序应有控辩双方的参与,同时,应改变人民陪审员任期和参与陪审的频率。  相似文献   
3.
陪审,作为一项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巨大作用的反对封建专制司法权的有力工具,随着近现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不仅在大陆法系国家及中国受到被废除的挑战,就是在其发源地的欧美国家其地位也开始发生了动摇.尽管中国法律并没有否定陪审制,陪审也确实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但不容忽视的是,陪审在中国现行审判制度中所起的作用几乎已经到了不被看重的地步.本文在对陪审制的产生和发展、现状、陪审制兴衰的根源何在等作了一番考察之后,提出了如何完善中国陪审制的若干法律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民陪审制衰微的根源在于陪审观念和陪审模式的错位。前表现为建立人民陪审制的初衷与陪审的本意不同、不尊重陪审员和程序上的实用主义;后表现为把陪审员当作职业法官和陪审制约的乏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眼于司法改革热点问题,梳理了陪审制的历史沿革,探讨了其产生、发展、辉煌及衰落的原因和背景,介绍和评价了当前的陪审制存废之争,并对陪审制未来发展趋势阐明了自己观点,以期对改革决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纠纷的特征决定了其通过诉讼解决时理应有不同于一般诉讼的特点。利用诉讼方式解决群体性纠纷时,除了坚持不同于一般诉讼的代表人诉讼之外,还应该在配套机制方面进行完善。结合群体性纠纷的特征,在对群体性纠纷进行诉讼解决时应注重律师、法院调解和陪审制的利用。  相似文献   
7.
陪审制的核心价值是诉讼民主,可以说陪审制是诉讼民主的体现。陪审制中诉讼民主价值具体体现为:有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有利于避免法官专断;有利于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有利于公民履行道德责任。  相似文献   
8.
关于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审判组织的若干立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人民法院是将劳动争议案件视为民事案件,由民事审判庭适用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来进行审理,但是,由于劳动争议案件的性质,内容,法律适用以及双方当事人的地位等诸多方面与普通的民事案件都有很大的不同,导致现行的民劳合一的劳动争议诉讼体制日益滞后于形势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劳动争议审判组织这一独特的视角入手,详细分析了由民事审判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弊端,并结合国外成功的司法实践,提出了在我国建立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和劳动争议诉讼实行特殊陪审制的制度构想,并就其理论依据,运作模式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合理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本文以此为引,从保护人权的角度出发,论证了在死刑案件审判中引入陪审制度和“证明至超越合理怀疑”原则来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人民陪审员制度可有效防止司法专权,最大限度地避免冤假错案,系中国公民的自有保护神。本文从技术和理念等不同角度对专家陪审制度的矛盾与弊端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专家陪审制度与陪审制的基本理念格格不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