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0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5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3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科学世界》2007,(4):18-25
生命的诞生发生在距今多少年之前? 要搞清楚生命诞生的确切时间,几乎不可能,但是我们可以估计出大致的时间,太阳诞生于大约46亿年前。差不多同时,通过无数微行星相互之间的碰撞和融合,诞生出了我们的地球。那以后,地球仍然继续受到微行星和陨石的轰击,表面覆盖着一层炽热动荡的岩浆。  相似文献   
2.
王奎仁 《科学通报》1994,39(21):1986-1986
熔壳是陨星陨落过程中,与大气层相互作用的产物.这种特殊环境的矿物,肯定有其结构上的特异性.本文通过X射线粉晶分析,讨论了熔壳中主要矿物的特征及其结构畸变特征;并通过熔壳的红外光谱与模拟实验结果相比较,确认出其中的击变玻璃,并揭示了熔壳中矿物遭受强烈的冲击变质作用而经历改造的特征.样品取自安徽毫县陨石.熔壳厚约0.5mm,灰黑色,腊状光泽,表面气印发育.毫县陨石岩石化学类型为LL_(3.8).  相似文献   
3.
探讨太阳星去凝聚模型的一个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渭  欧阳自远 《科学通报》1995,40(14):1294-1297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速相机对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过程进行了详细测量,分析了水滴撞击水膜的飞溅临界值、二次液滴的直径分布和二次液滴的速率等飞溅特性。结果表明,在实验参数范围内,当韦伯数增大时发生飞溅现象。此外,可以使用量纲为一参数K 来描述飞溅临界值,K=We·Oh-0.4。当K值大于2 100时发生飞溅现象,二次液滴的量纲为一直径和二次液滴的量纲为一速率随着K值的增大而增大。水膜量纲为一厚度对二次液滴直径分布的影响不明显,但由冠状水花产生的二次液滴的平均量纲为一速率随水膜量纲为一厚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截面连续变化冲锤下杆撞击的数学模型以及基于特征线理论的数值计算方法.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6.
郭德才 《科学之友》2004,(11):24-25
一百多年前的那场灾难,引发了人类探究宇宙的好奇心,是彗星撞击地球?还是更神秘的反物质引发?百年后,科学家又有了新的猜想……  相似文献   
7.
研究破片撞击炸药的过程中多破片的作用,提出在两破片撞击炸药存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和空间间隔距离的情况下炸药的冲击起爆机理,建立工程模型。该研究对于研究反导的协和毁伤效应以及优化反导战斗部的结构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导出了撞击流浓缩器浓缩溶液的数学模型,并通过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计算结果得到了浓缩器内气、液温度和速度及液滴浓度和累积蒸发量沿轴向位移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新京 《科学之友》2005,(9):34-37
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夜空被无数美丽的焰火点缀,但最引人注目的一朵焰火绽放在距地球1.32亿km处的太空中:美国宇航局的“深度撞击”号宇宙探测器发出撞击舱,以10.2km/s的宇宙速度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4日凌晨,人们甚至用肉眼都能看到这朵熠熠生辉的太空焰火。耗资3.33亿美元的“  相似文献   
10.
奇云 《世界科学》2005,(2):18-19
出土化石颠覆传统观念 科学家一直以为,在恐龙称霸的中生代远古地球上,哺乳动物的体积都很小。它们昼伏夜出,委屈地生活在这位“暴君”的阴影之下。大约6500万年前,陨石或彗星袭击地球导致气候巨变并灭绝恐龙后,哺乳动物才取得主导地位。但最近在我国辽宁西部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改变了科学家们的看法。原来在1.3亿年前的早白垩世,一些体格健壮的哺乳动物不仅能和恐龙分庭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