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4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十五科研项目“陡坡铁路运输系统研究”,其陡坡铁路是修建在坚实的路基基础上,架设的供电线路为铜线,运用该科研成果需要在矿山开采到固定帮后形成了铁路进线条件才行,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为此,朱矿在采场爆堆(松散体)上修建了陡坡铁路线并进行了运行试验,实验证明,在松散体上修建陡坡铁路并运用于矿山生产是完全可行的,能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针对山区陡坡河道洪峰流量大、历时短和泥沙含量高的特点,提出一种组合测流堰槽,并通过试验分析了该测流槽的水流特性、影响流量系数的因素和实用条件等,证实孽测流槽能用于陡坡河道上测流,并给出了水位-流量关系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韩学伟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5):26-27,34
通过研究、开发、推广、提高瘦肉型猪繁殖率综合技术,秸秆固化地火取暖与沼气中温发酵一体化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关键配套技术,推行瘦肉型猪无公害产业化生产,实现生态养殖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宁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3):133-134
随着近年来公路建设等级的不断提高,对公路工程的施工质量要求也相应更为严格。在公路路基设计施工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路基是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路面的基础,与路面共同承受交通荷载的作用,是按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物。路基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路面的稳定性和整条路线的使用品质及行车的舒适性。对土质填方路基来说,影响施工质量的因素主要由土质、含水量、压实功能(如机械性能、压实遍数及速度、土层厚度)及压实时外界自然和人为的其他因素等。本论述结合甘肃省平定高速公路第七合同段路基工程中K206+580-K206+780段陡坡路基的施工浅谈了施工质量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湘西地区山地面积广大、山高坡陡、土壤侵蚀十分严重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人口的激剧增加,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扩大耕地,人们盲目地在陡坡毁林开荒的结果;湘西自治州广泛存在的大面积陡坡开垦正是今天土壤侵蚀严重的重要根源.指出结合湘西地区的实际,综合运用生物、工程和耕作措施是防治水土流失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7.
叶尔羌河流域苏库恰克水库西库外渠是灌区内较大的调水渠道之一,渠道节水改造于2004年完成,渠道的0 000、17 000、22 232处均设置了带陡坡的水闸共三座,文章就陡坡的扩散角的设计并结合实际运行的情况,谈谈扩散角的取用对陡坡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韩龙 《科学之友》2008,(8):72-74
文章介绍了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隧洞陡坡支洞出渣方法,该出渣方法与常规出渣方法相比,机动灵活、经济实用,对于类似水利工程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山岭重丘区或地形复杂陡坡地段桥梁施工中,往往因设计与施工间隔时间跨度大,施工时地形改变较大,或设计调查不详细,实际地形与设计不符,或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施工中组织不当等原因,往往出现桩基临坡围岩厚度不足、基础暴露等问题,造成桩基承载力不足、结构力学体系改变等隐患。解决上述问题,应从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人手,从施工准备开始,根据实际地形逐一核对设计文件,比对地质土质情况,分析桩基临坡围岩厚度、承台埋深、地基承载力等指标,及时修正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方能有效解决此类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段深水浊积扇体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方法 利用沉积学、储层地质学理论及分析技术.结果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段沙4段储层是砂、砾岩为主的深水浊积扇沉积体,其储层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储集空间以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喉道连通差,非均质性强,为典型的低孔、低渗-特低渗储集层.储层物性的变化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构造等因素.结论 辫状水道及主沟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储集相带,道间微相为较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