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被锁图书馆     
《少儿科技》2012,(10):10-10
陈景润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做学问极其认真,常至忘我的境界。一天,陈景润吃过早饭,带上馒头、咸菜就去图书馆了。他在图书馆里找了一个安静的位子,认真地看起书来。直到中午,他觉得肚子有点饿了,才从口袋里掏出馒头和咸菜,一边吃,一边看书。  相似文献   
2.
3.
江西创业:月是故乡明“科技”,是让我们这个时代“加速度”前进的第一推动力;“创业”,是被我们这个时代加冕的名词。在中华民族灿若星河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人才荟萃。一部青史册不啻一部英才史。从神农氏到大禹,从张仲景到沈括,从郭守敬到冯如,从李四光到陈景润……,这些科技史上的英才至今仍让人铭记于心,永志不忘。“创业”,这个让人热血沸腾的字眼,多少人为它“消得人憔悴”。盖茨、戴尔、埃里森、李嘉诚、陈天桥等巨富传奇般的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评论家徐迟(1914~1996)的百年诞辰。1978年1月,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轰动一时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称赞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人类思维的花朵","是空谷幽兰、高寒杜鹃、老林中的人参、冰山上的雪莲、绝顶上的灵芝、抽象思维的牡丹"。  相似文献   
5.
6.
在一般人看来大科学家成天和一些仪器、公式、理论等枯燥乏味的东西打交道,久而久之,习行也必然变得简单刻板起来。虽然科学史上曾记载了像牛顿把怀表当鸡蛋煮了、爱迪生忘了婚礼、陈景润向大树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声音     
今天.陈景润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第一条就是他对数学的热爱和追求、一心一意做数学的精神,如果不热爱数学而又要做数学,对国家和个人来讲都不好;第二条是他不爱名利,我与他同事几十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的级别都比他高一个档次,我是副研究员,他是助理研究员,应该说,他做得并不比我差,他也绝对不会认为他的深度不如我,但他对这件事完全不在意。1977年,  相似文献   
8.
人格的魅力     
数学大师陈景润用心血研究的视为生命的成果,“文革”时期被烧了,资料被毁后,他绝望了,从楼上跳了下去.这时竟然还有人踢他,说他是“装死哩”.十年后,正是这个人为出国的事找到了陈景润,恳请陈景润给自己写封推荐信.事后,有人对他说:“你怎么能帮这种人的忙呢?”他却说:“不要计较那么多,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忘掉它算了.”  相似文献   
9.
王肖帆 《科技潮》2000,(5):59-63
22年前,一位名叫徐迟的作家写了一篇题为《哥德巴赫猜想》的报告文学作品,从此,陈景润的名字便家喻户晓。陈景润无疑成了当时乃至今天中国最具知名度的科学家之一。就在当时,徐迟已在他的《哥德巴赫猜想》中写道:“陈景润已经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关于他,传说纷纭,莫衷一是。有善意的误解、无知的嘲讽、恶意的诽谤、热情的支持,都可以使得这个人扭曲、变形、砸烂或扩张放大。理解人,不容易。理解这个数学家更难。”  相似文献   
10.
报酬交国家     
《少儿科技》2011,(10):8-8
1979年,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应美国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的邀请,去美国作短期的研究访问工作。为了充分利用机会,陈景润挤出一切可以节省的时间,拼命工作。在美国短短的5个月里,除开会、讲学之外,他完成了论文《算数级数中的最小素数》,把最小素数从原来的80推进到16。这一研究成果,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