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A VERTICALLY UNIFORM LAYER OF TEMPERATURE(ISOTHERMAL LAYER),SALINITY(ISOHALINE LAYER)AND DENSITY(MIXED LAYER)IS USUALLY FORMED IN THE UPPER OCEAN DUE TO THE WIND STIRRING.UNDERNEATH IS THE LAYER WITH RELATIVELY STRONG VERTICAL GRADIENT AS THE THERMOCLINE,…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控溅射法在玻璃衬底上制备了FTO/NTO复合薄膜.通过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双电测四探针仪和电化学工作站对薄膜的光电性能进行表征,测量并分析了NTO阻挡层(兼作传输层)厚度改变对FTO/NTO复合薄膜组装器件光电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阻挡层厚度的变化能改变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当NTO薄膜厚度为90 nm时,光生载流子寿命最高,阻挡层抑制光生载流子复合的效果最好; FTO/NTO复合薄膜的可见光透过率可达84%以上,同时能满足正向电子传输的导电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草酸为电解液,采用两步阳极氧化工艺,自组装生长纳米孔氧化铝膜,在一个微米范围内获得六方纳米孔阵列.采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不同氧化阶段的氧化铝膜表面的形貌变化和相应阻挡层的结构信息,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氧化铝膜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解液浓度、氧化电压和氧化时间可有效控制孔的形核和生长,氧化铝膜呈非晶态结构.  相似文献   
4.
纳米二氧化锰的电化学电容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nSO4和K2S2O8为原料,采用液相法制得MnO2并制成电化学电容器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产物进行结构形貌表征,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方法对MnO2电化学电容器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产物为纳米棒聚集而形成的纳米α-MnO2。充放电曲线由于电极在0.53V和0.36V(vs.Hg/HgO)处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发生了明显弯曲,这有利于比容量的提高;在10^-3~10^4Hz频率范围内,阻抗曲线在0.2Hz以下出现“电荷饱和”,说明电极材料中储存的大部分电容量可得到利用,有效能量为48.3J/g,电极具有良好的倍率特征,其频率响应时间为12.5s;在低频区电极过程由阻挡层扩散控制,比容量可达到151F/g,但随着频率增加,比容量快速下降,100Hz以后比容量开始趋于0。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多种阻挡层特性的分析,选定了熔点高、化学稳定性好、电阻率低的TiN薄膜作为门极换向晶闸管阳极的阻挡层.采用磁控溅射技术生长的TiN,经俄歇电子谱仪分析表明,TiN阻挡层系统能有效地阻挡硅和铝的相互扩散,可作为门极换向晶闸管阳极理想的阻挡层材料.  相似文献   
6.
采用直流磁控溅射方法在p型(100)Si基体上制备了不同相结构的W-Ti纳米晶薄膜阻挡层及其对应的Cu/W-Ti/Si复合膜, 并对薄膜样品进行了退火热处理. 用四探针电阻测试仪(FPP), XRD, AFM, XPS, FESEM, HRTEM等分析测试方法对不同相结构的薄膜样品退火前后的电阻特性和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退火温度低于 700℃时, 薄膜基本上保持稳定; 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加, Cu与Ti反应生成CuTi3, 同时Si与Cu发生互扩散形成高阻相Cu3Si, 导致了表面粗糙度增加使方块电阻急剧增加. 同时提出了Cu布线用W-Ti纳米晶薄膜扩散阻挡层退火过程中的失效机理.  相似文献   
7.
报道一种用于快速、无损检测阳极氧化铝(Anodic Aluminum Oxide,AAO)阻挡层的光谱方法.通过两步阳极氧化法制备了孔径均一,孔道相互平行的纳米孔氧化铝薄膜;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光谱仪研究了不同阻挡层厚度的样品的透射光谱;结果表明,在可见-近红外光范围内,有阻挡层的纳米孔氧化铝薄膜的透射光谱出现振荡波,而且其波峰(谷)的数目与AAO的阻挡层厚度成线性关系,其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79.这一发现为快速无损检测AAO阻挡层厚度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TPD:CuPcLB薄膜作为电子阻挡层被引入到ITO/TPD:CuPc/Alg:DCM1/Al电致发光器件中的PPV和Alq:DCM1层之间。不含任何TPD:CuPc层或仅含单层TPD:CuPc且在较高直流电压(≥8V)驱动下的器件,它们的发射光谱同时来自PPV(513nm)和Al:DCM1(591nm)。相反,当含单层TPD:CuPc的器件在较低电压驱动下(<7V)或含双层TPD:CuPc的器件均具有591nm的发射峰值,这表明在此类器件中Al:DCM1作为电子转移型的发光层而TPD:CuPc则作为能有效地阻挡电子的电子阻挡层,因而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载流子阻挡层的厚度来精确地控制载流子的复合区域从而得到不同的电致发光光谱  相似文献   
9.
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单晶Si(100)面基底上制备了4个氮分压条件下Ta-Ru-N扩散阻挡层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能谱(EDS)、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原子力显微镜(AFM)以及四探针电阻测试仪(FPP),对所制备薄膜的相结构、表面形貌和电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氮分压对薄膜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Ta-Ru-N薄膜为非晶态,适量氮气的加入能够提高薄膜表面的平整度,薄膜方阻随着氮分压的增加而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通过在器件复合发光区附近插入空穴阻挡层BCP,制备了一种具有非平衡传输性能的荧光染料掺杂型发光二极管,其结构为ITO/CuPc/NPB/NPB:DCM(5wt%)/BCP/Alq3/LiF/Al,并在不同温度和电压下测量了器件的注入电流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即磁电导效应).实验结果表现为:当磁场处在0~40mT时,该非平衡发光器件的磁电导随磁场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即表现为快变的正磁电导效应).这一实验现象与具有相对平衡传输性能的发光器件中所观测到的磁电导效应一致;当磁场大于40mT时,非平衡发光器件的磁电导随磁场的进一步增加表现为缓慢下降(即缓变的负磁电导效应成分),而平衡器件的磁电导则变为继续缓慢增加(即为缓变的正磁电导效应).本文对非平衡传输掺杂型发光器件的体系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基于三重态激子-电荷(T-Q)反应受外加磁场的影响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