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青岩油杉种群生物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贵州省青岩镇20年生珍稀植物—青岩油杉种群生物量进行测定和研究。按平均标准木法实测了树干、树枝、针叶和根的生物量,根据实测结果用相对生长规律建立了测定单株木及器官的回归模型,进而亦得出了测定整个种群生物量的回归模型,模型的计测精度符合要求,具有实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年生青岩测杉种群生物量为52.58t/ha,其中树干、树枝、针叶和根的生物量比为4∶1.3∶1∶2.1  相似文献   
2.
贵州青岩油杉林群落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岩油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为稀有种,目前仅贵州的青岩,惠水有少量生长。本文对青岩油杉林的生态环境、形态学及生态学特征、群落结构和演替趋势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合理地保护和利用青岩油杉林资源提出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云南油杉种子散布的生态适应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 Mast.)种子具翅,主要靠风传播.研究了云南油杉种子的形态特征(质量、长、宽等)和传播特征(种翅比例、滞空时间等),统计分析各特征的相关性,揭示种子散布的生态适应基础.结果表明:种子形态特征呈正态分布,各特征存在显著正相关;滞空时间受形态特征的综合影响;种子形态特征的变异是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散布和繁殖更新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为调查珍贵树种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在广西的生境状况和种群结构特征,保护并可持续利用该物种,本研究采用样地调查法对黄枝油杉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其生境状况、土壤营养成分、伴生植物组成、种群结构特征等。调查结果显示,黄枝油杉在广西主要分布于喀斯特石山地区,从山顶至山底均有分布,亦可见于石山底部与土山相连的土石交错区,常见于阳坡或半阳坡,分布区土壤为黑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或黄土,呈酸性、中性或弱碱性,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有效磷含量较低。黄枝油杉群落植被状况良好,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层间植物丰富,不同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存在较大差异;黄枝油杉为乔木层的优势种,一般呈集群分布,偶见少数几株或单株分布于路边或房前屋后;少数种群因设有保护小区而种群状态较好,但是仍有部分种群人为干扰较为严重。不同种群个体的高度结构、冠幅结构和径级结构存在一定差异,恭城三江和富川麦岭种群以中老龄个体较多,融安泗顶种群以中龄个体居多,而临桂二塘种群以中小个体占优势,4个种群均存在幼苗缺乏、种群更新能力弱的情况,呈衰退趋势。生境的破坏、资源的过度采伐、结实植株数量少以及林下幼苗更新困难是黄枝油杉濒危的重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对黄枝油杉资源和生境的保护,同时加强相关科研工作及黄枝油杉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油杉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油杉Keteleeria,fortunei(Murr.)Carr.的核型,将该油杉与江南油杉K.cyclolepis Flous、台湾油杉K.formosana Hayata、黄枝油杉K.calcarea Cheng et L.K.Fu和矩鳞油杉K.oblonga Cheng et L.K.Fu的核型比较,讨论了五种油杉核型进化趋势。油杉的核型公式为K(2n)=24=18m(2SAT)+6sm,第6号染色体具随体,在第2、3、6、7号染色体短臂上具次缢痕,属较对称的“2A”核型,五种油杉的进化趋势为江南油杉→矩鳞油杉→油杉→黄枝油杉→台湾油杉。  相似文献   
6.
4种模型对黄枝油杉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拟合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为找出黄枝油杉(Keteleeria calcarea)光合光响应曲线的最佳模型,以得到较为准确的光合特征参数。【方法】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对黄枝油杉的光合光响应曲线进行测定,并通过4种模型(直角双曲线模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其光响应曲线进行拟合。【结果】直角双曲线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拟合值高于实测值,而指数模型和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在4种模型中,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Isat拟合值(850.45μmol·m-2·s-1)与实测值(800μmol·m-2·s-1)最为接近,其余3种模型求得的Isat远低于实测值。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对黄枝油杉的光响应曲线拟合得到的Pnmax、光饱和点(Isat)、光补偿点(Ic)和暗呼吸速率(Rd)分别为5.06μmol·m-2·s-1、850.45μmol·m-2·s-1、7.86μmol·m-2·s-1和0.816μmol·m-2·s-1。【结论】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好,指数模型次之,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和直角双曲线模型的拟合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现存云南油杉混交林的稳定性和演替趋向,采用标准样地设置法研究了昆明西山云南油杉(Keteleeria evelyniana)针阔混交林的群落结构及其更新特征.结果表明:混交林的群落垂直结构较为复杂,乔木上层主要是云南油杉,个体数量不多;滇青冈(Cyclobalanopsis glaucoides)和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分布在群落乔木中层以下;在乔木中、下层中云南油杉植株较多,但大多为枯立、断梢或生长不良的植株.云南油杉的幼苗和幼树在林下层更新不足,云南油杉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然而,滇青冈和高山栲个体径级分布为连续分布,且通过实生繁殖和萌生繁殖2种方式进行更新,主要以萌生苗方式更新,使其具有很大的"幼苗库",为其更新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云南油杉种群极有可能被滇青冈或高山栲种群所取代,混交林将会演化为以滇青冈或高山栲为建群种的半湿润常绿阔叶林.  相似文献   
8.
用整体染色透明法观察油杉花粉粒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整体染色透明法对油杉花粉的个体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以更清楚地显示油杉单核小孢子有丝分裂过程及其成熟花粉粒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单核小孢子经过连续4次有丝分裂后形成5-细胞型的成熟花粉粒;成熟花粉由两个原叶细胞、一个不育细胞、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管细胞组成,其中的两个原叶细胞在花粉成熟时已退化.整体染色透明法制片过程简单快速,效果较佳,适用于裸子植物花粉个体发育过程的观察,是值得推广的一种观察技术;主要关键技术在于染色、脱水和透明时间的长短.  相似文献   
9.
金平  张著林 《贵州科学》1998,16(3):212-215
用植物激素对贵州特有,稀有植物-青岩油杉种子进行预处理试验,结果表明,以400μg/L的IBA溶液处理种子,出苗率达52.5%比对照高19.5%;用400μg/L的NAA溶液处理种子,一年生苗高12.3cm,地径粗0.19cm,比对照增高4.5cm,增粗0.04cm,2,4-D溶液也可在不同程度上提高种子出苗率及苗木年生长量。  相似文献   
10.
广西雅长林区铁坚油杉种群结构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广西雅长林场林区内铁坚油杉(Keteleeria davidiana)天然林的种群变化趋势,为该种群在桂西北地区的保护、恢复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统计学方法,在林区内选定4个代表性样地,从大小级、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方式3个方面,比较不同样地铁坚油杉种群变化的差异。【结果】4个样地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各都不完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4个样地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结构不相同,分别为衰退型、增长型、成熟型和稳定型。铁坚油杉纯林的种群以集群分布为主,铁坚油杉混交林的种群则以均匀分布为主; 在2 m×2 m和4 m×4 m网格尺度下,相同样地的铁坚油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铁坚油杉纯林由均匀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化,铁坚油杉混交林由聚集分布向均匀分布转化。自然条件下,4个样地的铁坚油杉种群的更新主要依靠种子繁殖来实现,其次为萌蘖繁殖。【结论】广西雅长林场林区内铁坚油杉种群的大小级、空间分布格局和种群更新方式的动态变化主要受其林分的群落结构和郁闭度的影响,因地制宜是保护、恢复和利用该种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