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刺麻醉的进展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以行肩关节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和评价了针刺麻醉与肩峰下自控型镇痛泵对术后镇痛的疗效与安全性,指标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活动度(ROM)、Lovett肌力分级等,结果显示镇痛泵组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7/64)、基础病复发率(4/64),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16/64)均显著高于针刺组(0/70)(0/70)(4/70),在轻度疼痛者中,2组的VAS未见差异,但针刺组的ROM更大,在中、重度疼痛者中,镇痛泵组的VAS低于针刺组,但2组的ROM及肩关节肌力未见差异,说明针刺麻醉的安全性极佳,可促进术后康复,适用于轻度疼痛者及合并相关内科基础病的中、重度疼痛者。  相似文献   
3.
刘乡 《科学通报》2001,46(7):609-616
(1)古人所阐述的经络系统的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神经控制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的功能。(2)针刺能引起组织损伤是一种痛刺激,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高强度电针,无疑是更强些的痛刺激,针刺穴位所引起的那种弥漫性酸麻重胀的外感,实际是一种深部痛;(3)脑内存在以脑室周围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以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为主要递质的内在镇痛系统,经延脑以中缝在核为主的下行抑制系统,作用于脊髓的闸门控制系统,调制前信息的输入,激活此系统可引起镇痛作用;(4)中缝大核内的缝-脊神经元,可以构成痛负反馈调制的基本环路,兴奋-抑制转化型神经元的发现可为针刺双向调节提供神经生理学基础;(5)触摩和震动等非伤害性刺激可兴奋I类和II类粗传入纤维,通过脊髓闸门机制引起弱而短暂镇痛作用,当 宣传科 位与痛区邻近,两者的传入信息能在脊髓节段发生会聚时,轻手法针刺或低强度电针也能奏效,表现出穴特异性,但并不限制于特定的经线上;(6)临床所用的针刺手法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最大电针强度多已超过痛阈和C纤维阈值,是损伤性刺激,可充分兴奋Ⅲ(Aδ)和Ⅳ(C)类传入纤维,激活脑内镇痛系统的痛负反馈调制机制,引起全身广泛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具有医疗效应,当用辣椒素阻断C(Ⅳ)纤维后针刺镇痛作用明显减弱,因此针刺镇痛的基本神经机制可能是以痛制痛。  相似文献   
4.
对针刺麻醉机理研究的回顾与反思--韩济生院士访谈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刺麻醉是1950年代在中国出现的医疗实践。针麻的有效性和生理学机理曾经成为中国医学界的重要研究领域。韩济生院士是针麻机理研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访谈者在研读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设计了口述史访谈问题。受访者就这些问题讲述了自己走上针麻机理研究之路的原因,描绘了此项研究与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及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评析了不同研究进路的利弊得失,总结了研究结果得到国际认同的原因以及留下的遗憾,并论证了自己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认识,坦诚地指出了针麻研究面临的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针刺麻醉向美国传播的若干史实的考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的过程中,伴随着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还有很多中美文化方面的交流,当时中国盛行的针刺麻醉的医学实践向美国的传播也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关于尼克松访华与针刺麻醉向海外传播的关系有各种传说和故事.通过对这段历史的考察,理清了与此相关的事件,指出这些传说和故事中的矛盾和缺失之处,并分析了这些说法产生的原因,认为针刺麻醉是中关关系解冻过程中的一种添加剂,引起了美国人对中国的兴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