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5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15篇
系统科学   52篇
丛书文集   167篇
教育与普及   9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7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215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侧钻技术是经济、高效开发油藏剩余油的主要手段之一,传统的磨铣钢套管开窗侧钻技术存在下入摩阻大、磨铣耗时长导致开窗失败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多材质复合管柱的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工艺,结合中国西北油田已完钻超深裸眼水平井井况,首先,提出了基于“铝合金+碳钢”的多材质复合管柱组合及设计方法;其次,开展了基于管柱实物屈曲实验数据的管柱临界屈曲载荷计算模型适用性评价,并优选出了适合于“铝合金+碳钢”多材质复合管柱的屈曲临界载荷计算模型;最后,研究了综合考虑管柱扭矩、摩阻、刚性、井眼条件、管柱强度及材质的多材质复合管柱下入性分析方法,并利用下入性分析软件对西北油田顺北X1井、X2井、X3井、X4井复合管柱进行了下入可行性评价。该方法在X1井和X2井得到成功应用,进一步论证了该工艺现场应用的可行性。研究成果可为超深水平井裸眼井壁支撑的复合管柱设计和下入可行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章对图书馆与知识创新的关系,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具体形式,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具体方法进行了一定地分析,指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创新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4.
5.
介绍了国内第一个综采放顶煤开采矿区铁路线下压煤试验面的成功经验,总结了试采中对铁路所采取的各种分析和维护措施,分析了该采煤方法下的地在移动和变形特点,为我国“三下”采煤领域提供了具有特色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6.
采用工业用计算机实现自动下刻电机云母槽测控系统的设计方法.在加工工艺允许的情况下,系统采用接触式的检测方法能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并提高其自动化的水平.在软件设计上,系统由找槽控制算法和下刻深度算法双闭环控制组成,槽控制算法与下刻深度算法之间相互切换直到加工完电机的所有槽.  相似文献   
7.
渐近周期Lotka-Volterra互惠系统的持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一类系数是渐近周期的连续函数的两种群Lotak-Volterra互惠系统的全局渐近性。  相似文献   
8.
在模糊数空间上定义了一种新的度量,证明用这种度量可以对序有界的模糊序列的上、下确界进行刻划。  相似文献   
9.
在抽象经济的均衡存在定理中,一般都假设偏好对应具有开图像。用一个较弱的条件代替关于偏好对应的开图像假设,证明了均衡的存在性。所得结果是Yannelis(1987)均衡存在定理的一个推广.  相似文献   
10.
下寒武统大林子组溶解蒸发岩系旋回层序及渗流构造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祥化  葛铭  蔡国印  旷红伟  刘燕学 《科学通报》2002,47(14):1113-1117
《科学通报》第44卷第16期发表了《华北中新元古代及早古生代地震灾变事件及与Rodinia的关系》[1]一文(以下简称《华北》),涉及辽宁大连下寒武统大林子组的成因问题.我们曾先后于1984~1986,1993~1995和2001年对该组地层进行过详细的旋回层序、微层序和岩石学及微组构成因研究,对大林子组中段溶解蒸发岩系进行了几至几十厘米的超微层单元逐层观测取样,进行室内显微岩石组构和化学组分分析.本文按层序、岩石组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