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2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菁 《凉山大学学报》2003,5(3):142-144,148
本文以道教伦理、佛教伦理和基督教伦理的基本观点简要论述宗教伦理思想对当代网络伦理建构的启示:道教伦理的“道”在网络经济的再诠释和“经国理身”对促进网络社会顺应自然之道而和谐发展和健康运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佛教伦理的平等、克已观念对网络失范行为的抨击意义以及对网络伦理建设的启发;基督教伦理的原罪观、拯救观和普世观作为重要的伦理思想资源对网络伦理建构的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历史的时钟已经引导人类进入了2 1世纪,但人们总是要顾后瞻前,从历史的经验中吸取教益,以求更好地面对现实、开创未来。思想史的研究也同样如此。讨论道学研究,首先有必要为“道学”正名。在先秦诸子书中,多有“道”“道术”之类名称。诸子百家都讲“道”,但其涵义各不相同。而讲“道”讲得最多、最玄的应属老庄一派道家,那时,可谓有“道家”“道学”之实而未立其名。“道家”一词,最早见于汉初司马谈的《论六家之要指》,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1 ] 云云,指的是以老子为宗师的战国至秦汉的道家学派,主要是…  相似文献   
3.
于瑾琳 《科技信息》2008,(8):137-138
军国主义,崇尚武力和军事扩张,并誓死效忠天皇.武士道是武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崇尚勇武、誓死效忠主君.神道教是日本的传统民族宗教,主张天皇崇拜,也赋予日本天皇神性.日本神道教不仅与武士道有着很深的历史渊源,而且还是日本军国主义外侵意识的根源.随着日本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在神道教的作用下,武士道与军国主义如影随形,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统治阶级服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的生命.儒家持天命观.佛教持色空观.唯有道教持积极的“我命观”.并且创造积累了一整套延年益寿的养生理论和方术。其中.有些方术所包含的科学性.已被长期的健身实践所证明。用现代生命能的眼光看.道教的静功与动功,都在于既减少体内生命能的损耗,又增强肌体对生命能的输送、吸收和利用.从而获得了健身延年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由道教的形神观与性命观来看,道教身心观既是哲学式的,也是医学式。修道始于净化身心,再通过形神并重或性命双修,使身心达到自然和谐健康的状态。道教不仅将个体的生命融于宇宙自然之中,而且将复归清静自然之道作为修道的终极目标,由此而提升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6.
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流行的盘古神话不是当地原始社会神话的遗存,而是汉籍中的盘古神话随北方汉族道教在南方的广泛传播而流传开来的。神话传播研究是研究少数民族神话的基础和前提。用西方进化论神话理论研究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的方法值得纠正。  相似文献   
7.
在汉至唐五代的漫长历史阶段,道教给哀悼诗带来积极的影响:以其贵生恶死的生命观和超越局限、改造自然的精神吸引了众多包括哀悼诗作家在内的芸芸众生,以其修道成仙、长生不死的信念淡化了存者对死亡的恐惧和增强对生命的乐观,以其清静无为、放任自然的生活态度让人远离纠纷、排除烦恼,以其古奥的语汇、离奇的典故丰富了哀悼诗的语言表达和审美想象。道教对哀悼诗的巨大影响与封建政权对道教的大力扶持和道教乐生、成仙的精神内涵有关。总之,道教通过哀悼诗给人们注入了生命的活力和不朽的信念。  相似文献   
8.
唐代是道教发展的全盛时期,也是其自身发生巨大转变的时期。全盛表现出了极度的繁荣以及空前强大的声势,这给唐诗开辟了驰骋的新天地,为唐诗提供了丰富的审美意象和意境。而随着儒、释、道三教的调和与对抗,随着唐王朝历史的变迁,现实政治没有出路,因而很多文人都在追求虚无缥缈的仙境,隐逸之风盛行。这使得唐诗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也使得道教在整个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对文人产生更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仙道小说中,"不乐飞升"的母题是唐人热衷于富贵功名的时代心理的折射,"神仙思凡"母题是道教重生恶死的生存观念和重视现实人生的世俗品格的表现。"不乐飞升"和"神仙思凡"的母题共同彰显了道教重生的现世特征。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王屋山道学文化研讨会于2011年7月9-10日在河南省济源市召开。会议对王屋山道教的地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提供了丰富的支撑材料;重点对金元时期王屋山道教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广泛交流;还对司马承祯的道学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