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西方通俗小说具有流行、畅销、消遣等多重属性,但究其本质,它是一类颇受欢迎的文学模式,这种文学模式是一系列特定的文化形式与相对稳定的艺术框架的有机结合。“模式”不但决定通俗小说的艺术构成和艺术品位,还决定了它的发展和衍变。  相似文献   
2.
中篇通俗小说是介于长篇通俗小说和短篇通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种,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明末清初诞生了一大批中篇通俗小说作品,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烟水散人徐震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李渔《十二楼》的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3.
围绕刘半农在民国初年(约为1913-1917年)的小说理论和创作.可以看出其对通俗文学理论的理解及不同于鸳鸯蝴蝶派的创作特点.刘半农着力从启发民智、提升小说艺术品格等方面展开了他的通俗小说创作及相关的理论探讨,他对文学形式的兴趣及其对通俗文学艺术表达方式的自觉,为他其后转向民间文学寻求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清初小说评点异常繁盛,主要表现在评点者不仅仅对小说文本进行文字品评和符号圈点,更突出的是评点者从自己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角度出发,对小说的原始文本进行增删修改,加工润色,甚至大幅度的改头换面,从而形成清代初期小说评点中集评改于一体的文化现象。这一文化现象进一步强化了文人在小说阅读、评点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和互动性,并因此产生了以毛本《三国演义》、张评本《金瓶梅》等水准较高的通俗小说流行定本,在古典小说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对五十年代的通俗小说《烈火金刚》进行再解读,分析其意识形态遮蔽下的通俗性、传奇性特点。小说中武侠小说的主题模式、传奇小说的结构和情节、演义小说的人物分配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6.
明代以后,随着社会对商业的关注,商人形象在文学作品,特别是通俗小说中大量出现,商人的"崇儒重仕"情结也突显出来。通过提炼明末清初小说中有关商人形象的描述,可以推论出"崇儒重仕"情结产生的原因,包括历史原因、生存需要和发展手段等,并探讨了该情结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7.
泰州学派风行于明代中叶以后 ,创造性地提出“百姓日用之道”的哲学思想。而在此时 ,冯梦龙在他的小说理论中用大量篇幅探讨并反复强调小说的通俗性。冯氏的努力虽然有着明末平民阶层的壮大和通俗小说的空前繁荣的大背景 ,但这一背景也应包含泰州学派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纽马克的关联翻译论对翻译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在通俗小说《终将扯平》的英译汉实践工作中,译者通过充分运用该理论提出的翻译策略,即变通词义、转换词类、重组结构和增补成分,有效地解决了因中英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不同而带来的翻译难题。  相似文献   
9.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初之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通俗小说发生甚早,其成长却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这一现象不难理解,通俗小说属于民间文化系统,它从发生之始就受到限制,其成长空间被挤压,正统文人不予重视,相关记录少之又少,以至后人无法准确勾勒出它的完整面貌。从现存历史文献分析,我们大体可以确定,通俗小说滥觞于先秦的“稗官”,适应着当时的文化环境和言论制度,瞽矇、俳优是其主要作者,其基本语言形态是民间的偶语、谤言、谣谚、赋诵,或称“偶俗语”,主要供统治者调笑娱乐,也兼以了解民意民情,经过汉魏六朝的艰难成长,直到宋以后才形成一种成熟的文学文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