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导语     
从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到“神舟六号”的顺利返航,我国的航天事业走过了35年的风雨历程,而今正是昂首阔步稳健前行,作为经济科技大省,广东在这项伟大的事业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相似文献   
2.
《中国西部科技》2009,8(15):50-50
[海洋研究所]6月23日上午08时,“科学三号”圆满完成2009年中国近海海洋科学考察开放共享航次(春季)任务顺利返回青岛。  相似文献   
3.
针对军航战时空中进攻作战安全返航通道容量评估问题,提出节点合流调控元胞自动机模型(MRCA模型)。 根据空中进攻作战安全返航通道设置构型,聚焦通道交叉处的节点运行特性,将节点安全间距保持量化到合流规则中,研究不同可接受间隔条件下节点合流通道最大流量。并基于节点合流通道的交通运行特性,建立最小风险通道进入时间窗,将容流平衡调控的时间节点前移,在战略管理和预战术管理中消解个体战机在节点处的潜在航迹冲突,实现最大通行能力。仿真结果表明:节点合流后通道容量随间隔减小而增大,最大达到102架/h;在最小风险通道可进入时间窗范围内,通过MRCA模型在决策圆处对战机进行动态调控,能够保证节点安全合流,实现流量最大化。  相似文献   
4.
飞往宇宙的航天器在返航时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再次通过大气层。2008年9月,3名中国宇航员乘“神舟7号”飞船从外太空回到了地球。还有,2010年6月13日,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乌号”也从外太空返回地球。航天器在进入大气层的瞬间会承受非常大的摩擦热。这些航天器既要保护内部,又要保证安全降落。为什么下落时会产生那么高的温度?如何才能承受得住如此炙热的温度?让我们一起揭开再入大气层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针对GPS进行无人机返航在室内的局限性这一实际问题,提出基于里程计与机器视觉的自主返航系统.首先使用光流法对无人机定点悬停进行控制,使得行驶过程中所测得的数据具有较高可信度;然后通过IMU和光流传感器制作里程计,获得较为精确的无人机速度信息,并通过对速度积分得到相对坐标信息,为返航提供偏移数据;最后,设计控制策略实现自主返航.测试结果表明,本文所述方法能较好地实现自主返航功能.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为各种不同的意图研发空间运输系统。未来的宇宙飞船不仅可以安全进入轨道,也能够顺利返回地球。宇宙飞船、载人探测器等返回的前提是再入技术的发展。德国赫姆霍茨研究联合会为此向联合课题“SHEFEX/REX”投资900万欧元,用来扩展再入技术的研究,同时也为欧洲与德国航天工业的创新建立基础。  相似文献   
7.
倾转翼无人机是兼有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优点的一种新型旋翼无人飞行器,但其过渡段的气动特性存在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基于动量源方法建立了倾转翼无人机返航过渡段的数值模拟方法,经单独旋翼和Georgia-Tech模型算例验证动量源方法的准确性后,结合滑移网格技术模拟倾转翼无人机返航段并进行气动分析,通过调整旋翼转速、倾转角速度,使其定高倾转完成的时间从9.20s缩短为4.46s,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不同函数拟合曲线编写入动量源,对比得到返航段走廊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拟合曲线可以使其更平稳地定高倾转,使倾转翼无人机的返航过渡段受力曲线更加光滑,该方法得到的结果为控制倾转翼无人机返航过渡段的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