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10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长期监测的特重车流作用下桥梁动态放大系数,本次研究从某高速公路大桥安装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中实时记录的数年交通荷载信息,以及动态称重设备(WIM)形成与实际车流特征相符的随机车流样本,对特重车过桥的空间动力响应和动态放大系数进行了研究,从中对特重车的交通荷载工况进行了提取并定义。监测系统所记录的特重车交通荷载信息包括车速、车型、车长、车质量、车辆到达时刻和行驶车道等信息,使用自行研发的随机车流-桥梁耦合分析软件(BDAN)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各参数特征。  相似文献   
2.
3.
笔者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一个十字路口。该路口位于这个城市南北两条主干道的交汇之处,从早到晚车流不息。尤其早晨的上班高峰时节,车水马龙经常将道路塞得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4.
证明在城市快速道路上合并车道,其实际通行能力将因车流交织行为而发生退化,以至小于前行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文章运用全概率公式,构造了半马尔可夫转移方程组,其输入变辆是车辆到达率及车辆让行率,它们分别反映了车流情况及行车行为,然后再运用母函数分析方法,给出了车辆队列有限与无穷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随机车流荷载作用下的钢-混组合梁桥进行疲劳寿命分析,并考虑结构性能退化对钢-混组合梁桥疲劳寿命的影响;以某钢-混组合梁桥为例,建立该桥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车辆动态称重系统采集实际交通量数据,对实际交通流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并通过Monte-Carlo算法生成钢-混组合梁桥随机车流模型;引入裂缝密度概念来反映桥梁混凝土板的刚度折减情况,根据桥梁现场实际检测情况,对钢-混组合梁桥混凝土板进行裂缝密度统计,在此基础上考虑混凝土板不同开裂程度,对钢-混组合梁桥疲劳寿命进行预测。当钢-混组合梁桥混凝土板开裂程度为轻微、一般、较严重时,混凝土板刚度分别退化10.62%、16.52%、34.22%,组合梁桥的疲劳寿命分别降低16.66%、37.31%、56.61%。混凝土板裂缝扩展引起的结构刚度退化对钢-混组合梁桥疲劳性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路网车流径路优化调整中的最短径路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铁路车流径路基本上都是按照路网的最短路径来安排的,首先一般都采用Dijkstra算法计算最短路径,然后参考相应区段的能力限制,对车流进行分配,对车流量超过能力的区段重新进行车流调整,这时需要重新计算新条件下两点间最短路径,一般仍采用Dijkstra算法重新计算两点最短路径,这大大地浪费了前期的计算最短路径的信息,增加了计算工作量,本文采用A*算法作为一种启发式算法,可以克服这一缺陷。  相似文献   
7.
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概率论方法,通过对由多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不同组合概率的研究,得到了跟驰车头时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基于经典车头间距模型,通过对混合车流不同跟驰序列下最小车头间距的研究,得到了多车型混合车流的组合车头间距,进而得到了跟驰车头间距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模型.推广了由大、小2种车型构成的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模型.研究表明,路段多车型混合车流通行能力不仅与反应时间、车辆速度、车辆长度、制动性能等有关,还与混合车流的车辆组成状况及跟驰序列相关.最后实例分析了不同小型车混入率情况下路段通行能力的变化状况.  相似文献   
8.
混合车流的通行能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跟车理论中的刹车应模式,引入不同车型刹车反应时间及制动距离不同的概念,分析了以大车和小车两种代表车型组成的混合车流,在高速汽车专用道的平直段上行驶时,为保证紧急刹车情况下的车流安全而确定的混合车流通过行能力,并给出算例,这一分析结果可作为进一步的实用化模型的雏形,应用于高速道路的实时控制中。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系统最优原则,将计划车流看成是对路网能力提出的要求,把路网上车流径路的优化问题,采用分层次考虑的办法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复杂度为O(n5)的多项式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