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乡交叉地带是路遥小说创作中自觉探索的一个独特领域,也是路遥小说创作的一个主要特色。它不仅揭示了城乡之间在物质生活上的巨大差距,更从文化心理上折射出在社会转折时期,游离于城市生活与乡土观念、现代文明与传统道德之间的农村青年人的复杂感情。文章从交叉地带的形成过程及其社会历史内涵等角度揭示了城乡交叉地带的这种丰富性。  相似文献   
2.
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艺术史,承载着陕北人民的苦难与欢乐、沉痛与幸福.作为对贫瘠生活的补偿,陕北百姓以最嘹亮的歌喉去唱响他们大胆无畏、热烈深沉、出尘脱俗、凄凉无奈的绝美爱情.生长于斯的现实主义作家路遥,深受陕北民歌的熏染,亦将讴歌爱情沉潜为艺术创作的自觉.  相似文献   
3.
刘英 《科技信息》2008,(7):26-27
路遥的作品中,青年女性形象占有重要的位置.作品中虽笔墨不多,但人物性格刻画鲜明、生动.本文从青年女性入手,试图将路遥作品中的青年女性形象分为中国农村劳动女性、中国农村知识女性和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女性三类来比较分析.通过深入剖析,提炼并概括出不同类型青年女性形象的典型性格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路遥小说中的主人公多为“城乡交叉地带”的农村有志青年,地理意义上的家园闭塞落后,使主人公将走出家园作为自己人生的一个重要奋斗目标。但作者在创作中让走出家园的人再次回到自己的家园,又流露出路遥家园意识的狭隘性和矛盾性。作者通过艰难的思考和创作最终超越了自己家园意识的狭隘性。  相似文献   
5.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路遥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不过,由于作家的特定经历以及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其作品又有了超越时代的内涵,显示出对主流文学趋从与超越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试从乡土情结、悲剧意识等方面分析路遥小说的思想意蕴。作家路遥的价值在于:他总是能以个人人格的力量和作品所蕴涵的文化品质感动读者,寻求与读者的心灵达到最大程度的共鸣。  相似文献   
7.
路遥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十分特殊的作家,他处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在文学上也处于十七年向新时期文学过渡的承上启下的阶段。路遥童年时期的过继和贫苦生活的经历,对路遥的文学审美、个人性格、文学追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从缺失性体验这一心理学原理出发,探求路遥缺失性体验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可以解释路遥小说中的一些特有现象。  相似文献   
8.
路遥是新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一位作家,以他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尴尬处境,来探讨造成当代作家在创作上普遍不足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路遥早期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色彩,不过,由于作家的特定经历以及对农村、农民的深厚感情,其作品又有了超越时代的内涵,显示出对主流文学趋从与超越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著名作家路遥先生逝世已15年了,人们深深怀念这位富有才华、挚爱文学、卓有影响,却英年早逝的作家,以各种形式表达追思与纪念。笔者看到了著名作家、路遥的好友贾平凹先生的文章《怀念路遥》,惺惺相惜,其情真挚,令人感怀。其中有涉及路遥早逝原因的内容:“有人说路遥是累死的,证据是他写过《早晨,从中午开始》的书。但路遥不是累死的,他昼伏夜出,是职业的习惯,也是一头猛兽的秉性。有人说路遥是穷死的,因为他死时还欠人万元,但那个年代都穷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