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酵母多糖对赤眼鳟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别给赤眼鳟投喂4种不同酵母多糖含量的饲料(w(酵母多糖)分别为0、0.2%、0.5%、0.8%)36d。并在第12、24和36天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和第36天检测血清中补体C3水平。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了0.5%和0.8%酵母多糖的饲料能显提高鱼类SOD酶活性.溶菌酶活性、补体C3水平、白细胞吞噬活性、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而添加了0.2%的酵母多糖饲料只能显提高溶菌酶活性。  相似文献   
2.
赤眼鳟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在浙江湖州进行了赤眼鳟池塘培育和规模化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以粗蛋白含量大于22%的配合饲料和紫萍为饵料,经6个月池塘培育,大部分1龄个体的性腺已基本成熟,2龄个体性腺成熟率达100%;池塘培育的1龄赤眼鳟的绝对怀卵量为(7.07±0.43)×104粒,相对怀卵量457.0,成熟系数23.0%。2龄赤眼鳟的绝对怀卵量为(12.18±0.89)×104粒,相对怀卵量233.5,成熟系数13.3%;拉网等应急剌激对亲鱼产卵有明显影响,每口培育塘繁殖次数不宜超过2次;赤眼鳟人工繁殖宜1次注射、自然产卵,雌鱼适宜剂量为1 000 IU HCG 10μg LRH-A/kg,雄鱼减半,雌雄亲鱼比应控制在7/4以内;浙北地区的人工催产时间在5月底至6月初、水温稳定在22℃以上时为宜。经池塘培育的2龄亲鱼的催产率95.9%、受精率75.3%~88.4%、孵化率86.6%~94.1%。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长江和珠江野生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共4个群体24个个体的线粒体控制区(D-loop)和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序列,通过PCR扩增与测序,分别获得了长度为598 bp和752 bp的D-loop和Cyt b基因片段。分析表明,D-loop序列共定义了18个单倍型,存在34个简约信息位点,67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40次,颠换15次,插入/缺失14次。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33.7%、35.1%、17.5%、13.7%。Cyt b序列共定义了18个单倍型,存在68个简约信息位点,72个多态性位点,发生转换60次,颠换15次,无插入/缺失位点。A、T、C、G平均含量分别为29.3%、26.4%、29.8%、14.5%。Cyt b除简约信息位点百分比大于D-loop外,多态位点百分比和单突变位点百分比均小于D-loop,说明D-loop具有较快的进化速率。D-loop序列的单倍型多样性(H)、平均核苷酸差异数(K)、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0.963 8、16.543 5和0.028 4,Cyt b的H、K和π分别为0.971 0、31.855 1和0.042 6,显示赤眼鳟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群体间。分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和FST值,D-loop和Cyt b都一致表明:长江和珠江水系间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系统树和分子变异等级分析(AMOVA)也支持这一观点。同一水系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小,Cyt b则更小;不同水系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Cyt b则更大。故,Cyt b呈现出“小则越小,大则越大”的态势。分析其原因,可能与D-loop和Cyt b进化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正交F1(草鱼♀×赤眼鳟♂)、反交F1(赤眼鳟♀×草鱼♂)的形态特点,采用传统形态学测定与现代框架测定结合的方法,测定了杂交F1及其亲本的可量可数性状,并进行了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草鱼、赤眼鳟及正、反交F1在体型、体色、眼睛、鳞片以及口须等性状上有差异;杂交F1的胸鳍分支鳍条、侧线鳞数、侧线下鳞数与赤眼鳟差异显著(P0.05);正交F1的体宽超亲本偏离,反交F1的吻长、口长、口裂长、眼间距、尾鳍长超亲本偏离;聚类结果表明杂种F1的传统可量性状偏赤眼鳟遗传,框架性状偏草鱼遗传;构建了4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其判别准确率均为100%。综上所述,杂交F1综合了双亲特点,且存在杂种优势性状,可考虑作为新品种开发。  相似文献   
5.
嘉陵江西河赫眼鳟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眼鳟属中小型经济鱼类,在筑坝河段生长较快,体长与体重地相关关系为:W=0.013898L^3.0668(r=0.93207);体长和全重生长方程为:Lt=67.2131「1-e^-0.1464(6+0.9925)」,Wt=5590.492「1-e^-0.1464(6+0.9925)」^3.0668;体重生长拐点tr=6.6,拐点体篝为1644.15g,了地方种群间的生长差异,探讨了资源利用状况和  相似文献   
6.
以珠江大学城江段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肾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其染色体的核型、银染(Ag-NORs)和C带.结果表明:①草鱼和赤眼鳟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草鱼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2m+24sm+2st,NF=94,赤眼鳟的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4m+22sm+2st,NF=94;均没有发现随体、次缢痕以及异型性染色体;②在草鱼和赤眼鳟的中期分裂相中,Ag-NORs均出现在染色体短臂的末端,且Ag-NORs的数目为4个的比例最大,但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③草鱼和赤眼鳟的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都有深浅不一的C带,但赤眼鳟的染色体中除了出现有着丝粒C带外,还有端部C带,而草鱼仅见着丝粒C带.  相似文献   
7.
赤眼鳟对海水盐度的适应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鱼种(L=5.80cm,W=2.11g)进行海水盐度适应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在12‰及其以下盐度时鱼种生长良好,而在盐度为14‰或以上时鱼种出现部分或全部死亡;对赤眼鳟所做的海水盐度适应性驯化试验无明显效果,可为开展沿海滩涂池塘放养赤眼鳟的可行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珠江大学城江段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的肾细胞为实验材料,采用胸腔注射植物血球凝集素(PHA)、秋水仙素,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其染色体的核型、银柒(Ag—NORs)和(:带.结果表明:①草鱼和赤眼鳟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48,草鱼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2m+24sm+2st,NF=94,赤眼鳟的核型公式和臂数分别为2n=24m+22sm+2st,NF=94;均没有发现随体、次缢痕以及异型性染色体;②在草鱼和赤眼鳟的中期分裂相中,Ag—NORs均出现在染色体短臂的末端,且Ag—NORs的数目为4个的比例最大,但所处的位置有所不同;③草鱼和赤眼鳟的大多数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都有深浅不一的C带,但赤眼鳟的染色体中除了出现有着丝粒C带外,还有端部C带,而草鱼仅见着丝粒C带.  相似文献   
9.
嘉陵江西河赤眼鳟的生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赤眼鳟属中小型经济鱼类,在筑坝河段生长较快.体长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13898L30668(r=093207);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为:Lt=672131[1-e-01464(t+09925)],Wt=5590492[1-e-01464(t+09925)]30668;体重生长拐点tr=66,拐点体重为164415g.讨论了地方种群间的生长差异,探讨了资源利用状况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