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综合类   46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探讨学生干部帮带助困活动可作为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一个有效方法。学生干部帮带助困活动旨在将助困和育人,经济资助和精神帮扶结合起来,激发贫困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
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由于贫困导致的心理问题已屡见不鲜。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对贫困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3.
大学"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与预防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伪贫困生”的出现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解决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伪贫困生”产生的原因有物欲的觉醒、攀比心理作祟、相对贫富差距及对贫困生界定的缺陷等,其预防策略也具有多样性、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费低,消费结构失衡,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学习、生活压力都很大。如何帮助高校贫困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学业,一直是高校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分析高校贫困生的精神压力现状出发,提出要解决这一问题,不仅需要帮助解决他们经济上的困难,而且要从心理上扶贫,在精神上给予关爱。  相似文献   
6.
浅论西部高校贫困生比例偏高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西部整体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西部高校贫困生比例持续偏高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同时由于政府的资助机制还不健全,使得部分扶贫资金没有落到实处,严重阻碍了高校扶贫工作的开展。基于此种现状,本文认为将西部高校贫困生进行分类,从高校改革和提高贫困学生自身素质两方面入手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黄晓敏 《科技资讯》2014,(30):224-224
虽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在大学生中还有一部分是来自贫困的家庭。贫困的大学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要面对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不但生活困难,心理上有更大的压力感和挫折感,从而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辅导员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与他们多沟通交流,正确地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表现和转化过程,集合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等的力量,从各方面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等,使他们树立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不断建立起自信心,从而走出困境,迈向成功。  相似文献   
8.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是各高校资助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资助工作中的难点工作.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高校资助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本文通过分析目前贫困生认定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保证助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效益最大化,实现教育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准确界定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助于高校贫困生解困工作的开展,有助于探索如何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工作,有助于贫困生学费的催缴。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高校难以界定贫困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界定和资助相结合的一些建议。总之,建立一种立体式的贫困生界定和资助机制,全方位的助学解困事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王海英 《科技信息》2009,(28):I0070-I0071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生资助工作已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本文对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和制度、资助形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