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朱熹工夫论思想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1.简要梳理朱熹格物论形成过程中的问题意识,指出朱熹在建构其工夫理论时,对“二程”的工夫论述有取有舍,凸显出朱熹工夫论思想的独特立场;2.考察朱熹“格物致知是《大学》第一义”这一重要论述,分析其在何种理论企图之下,再三强调格物在《大学》工夫程序中的首要地位;3.分析伊川“察之于身”的格物论及其与朱熹“反身穷理”之命题的理论关联,在此,朱熹已意识到居敬与穷理应当是一种“互相发”的关系;4.朱熹所言“格物致知与诚意正心不是两事”之说乃是其工夫论思想的终极之论,此论意味着格物与诚意既可两立又不可分离,但这种不可分离又不具有浑然合一性。朱熹若能坚持格物致知至诚意正心乃同属“明明德之事”的立场,则格物诚意不是两事的观点始能真正落实,由此可以建构起一套义理自足的儒学工夫论的理论形态。  相似文献   
2.
《奇闻怪事》2010,(6):30-30
对协办单位的选择和要求:1.必须是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经济类大专院校(系、所)、科研机构或学术团体。2.能够长期参与经济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有能力组织、举办各种经济研讨会、论坛、调研、联谊等。3.承担相当数量的国家、省市、院校级课题、项目科研任务。4.愿意把《南北桥》作为发布信息、展示成果、提升知名度的传媒平台。5.对协办单位不做数量要求,具体组成、操作、运行办法,由双方共同议定。  相似文献   
3.
2006年到了,地球拖着我们大家,在茫茫宇宙中开始了新的一轮航行。年复一年,地球航行的轨道也许是重复的,然而航行中经历的风景,却是一年一年有不同的,就象西方哲人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也象中国的两句古诗:“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新余高专学报,在过去的一年里,与以前相比,有过一些什么经历和作为,在新的一年里又有什么新的设想和打算呢?  相似文献   
4.
在王阳明工夫论的演变过程中,隐含着一条很少受到关注但却非常重要的线索,即重心由真切转向简易,再由简易转向真切。在以诚意指点学者,并且自身长期做诚意工夫,而工夫日益真切的基础上,阳明于1520年左右正式提出致良知宗旨,明确揭示出能指引和推动工夫的本体,工夫的简易性由此显豁无遗。这反映出他工夫论的重心已由真切转向简易。不过,诚意及其反映的工夫的真切性,在他以致良知为主的工夫论中仍具有重要地位。诚意是学者切实做简易工夫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对诚意的强调可以纠正学者出于工夫简易而不信良知或轻忽怠惰的倾向。在充分感受到良知内在动力和准则的基础上,阳明于去世前几年特别强调真切,并提出一体之仁和真诚恻怛等观点以解释良知,这表明他工夫论的重心已由简易转向真切。从理论上来说,简易与真切是互相蕴含的关系,他不同时期的工夫论,只是强调了这两者中的一者而已。  相似文献   
5.
刘宗周将《大学》八目"诚意"中的"意"解释为一种深微的道德意向,是心之存主,而不是已发的善恶意念,以此为基础,他对阳明的"四句教"进行了系统的批评,并提出了自己的新"四句教"。通过批评,刘宗周一方面对《大学》进行了重新解释,确立了自己的"诚意"宗旨,另一方面则对阳明四句教可能潜在的矛盾及流弊进行了揭示。  相似文献   
6.
由于朱子与王阳明对《大学》核心纲领"明明德"的理解不同,对知识与道德之间关系的认识不同,对心所具有的能动性重视不同,所以他们选择的文本结构及对"诚意"的解释有所不同。但应该注意到,朱子与王阳明所解决的问题与目的是一致的,即落实好善恶恶的道德意识,使意皆善而无恶。  相似文献   
7.
拒绝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在言语交际中时常发生。像其他言语行为一样,拒绝言语行为受情景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由于拒绝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令人不愉快有损别人面子的行为,因此使用得体的拒绝策略是取得有效和成功交际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中国交际者的拒绝策略使用情况,揭示中国文化的部分内涵,并为人们进行顺利交际提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奇闻怪事》2010,(3):88-88
对协办单位的选择和要求:1.必须是有一定资质和实力的经济类大专院校(系、所)、科研机构或学术团体。2.能够长期参与经济领域的学术理论研究,有能力组织、举办各种经济研讨会、论坛、调研、联谊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夸奖放在言语行为的理论背景下,根据塞尔归结的构成性规则为夸奖性言语行为找到其命题内容条件、准备条件、诚意条件及根本条件,并进行一定的辨析。  相似文献   
10.
从前期《大学古本原序》与《大学古本旁释》的“诚意”之教,到后期《大学古本序》与《大学问》倡导的“致良知”说,王阳明的大学思想是由初创逐步发展到成熟的。其间,既包括了王阳明恢复《古本大学》并推崇其为达到“万物一体”的道德境界的“大人之学”的努力,也包括了王阳明对《大学》思想内容的重解,以服从其心学体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