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古代三大逻辑传统从其产生直到中古,都以对话和辩论的原则和技术作为重要的或主要的研究对象。从希腊逻辑发展而成的现代逻辑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知识财富,现代逻辑的主流是被称为现代形式逻辑的数理逻辑。论辩逻辑服务于“取当求胜”,它属于并非形式化的逻辑。由于现实需要,特别是在法律论辩的活动中得到有效应用,论辩逻辑正在复兴,并有所创新,而且从中国名辩学和印度因明学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2.
墨家辩学的研究对象与逻辑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辩》六篇中的“辩”指的是论辩,墨家辩学理论是中国古代关于论辩形式、方法及其规律的科学。墨家辩学中包含有形式逻辑的思想,这种形式逻辑思想届于非形式化的,它通过辩学对自然语言中广义逻辑问题的研究得以表现,因此说,墨家辩学的逻辑类型是中国古代的非形式化的自然语言逻辑。  相似文献   
3.
论辩的强大攻击力不仅仅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支撑,还离不开论辩者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辞格作为一种修辞手段与论辩有着密切的联系。辞格具有论辩功能,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轻松诙谐的论辩,还是正式场合下紧张严肃的辩论,都因辞格的参与而精彩。辞格的恰当使用能够大大增强论辩效果。  相似文献   
4.
《法律论证原理》再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照《法律论证原理》的原文《Fundamentals》分析,又发现译文另一些问题,有些问题还十分严重。详细罗列和指出了《法律论证原理》主题索引中严重的术语翻译错误、正文中一些不恰当的译法,和一些不对称的翻译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涉及到逻辑学和论辩理论的根本问题和基本原理。鉴于该书对法律论辩理论的重要性和对我国法律专业学者和学生的重大影响,译者、校者和出版者应该尽快组织修订版。  相似文献   
5.
形式逻辑采用语义和语形方法来分析、评价论证,只关注论证中前提与结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了实际论证过程中的修辞、语境、情境以及其它直接影响论证行为与结果的语用因素。这种规范性论证分析与评价对于自然语言的非形式论证不太适用。荷兰学者凡.爱默伦和荷罗顿道斯特提出语用论辩理论,试图从语用角度来评价自然语言论证。本文评述了语用论辩理论的理论背景及核心理论,并进一步提出该理论在相关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具体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由于仅以一阶逻辑无法刻画出人类推理过程中的非单调性,因而逻辑学家尝试建立新的逻辑系统来解决这一问题。这些系统被称为非单调逻辑。它们传统上一般采用的是优先蕴含或者一致性和不可证明性方法;而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越来越多的逻辑学家开始尝试基于一种新的方法实现推理的非单调性,称为论辩理论。为此,探讨论辩系统以及其后基于论辩系统而提出的论辩框架是如何刻画非单调推理的,并分析它们相互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由于论辩挖掘任务的复杂性,其往往需要大规模的相关语料进行训练;但当前的研究工作大多是针对单一领域数据进行建模求解,在数据较为匮乏的新兴领域中,论辩挖掘任务难以开展。因此,提出了一种面向低资源场景的多任务学习的论辩挖掘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高速神经网络(Highway)对原文本的字符信息进行编码,获得多个数据集在词级的共享信息表示,然后由双向的有序神经元-长短时记忆循环神经网络(Bi-ON-LSTM)进一步处理词级信息和任务相关特征的联合表示,挖掘文本中潜藏的层级结构信息。最后使用条件随机场(CRF)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终的序列标注结果。该文实验采用德国UKP实验室的学生论文数据集、维基百科文章等六个数据集进行相关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方法在宏观F1值上较基准模型有1%-2%的提升,有效地提升模型的整体性能。  相似文献   
8.
主客问答是汉代散体大赋独特的内部结构特征,其来源可追溯到先秦,与纵横家的关系尤为密切.汉代散体大赋的主客问答结构并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论辩技艺,而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能方便而又策略地实现讽谏和颂美,是汉代经学与汉代散体大赋联姻的极其重要的媒介.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概况进行简析,并根据调研对用人单位所关注的要素予以量化。藉此,对法学教育的现状反思,并提出"法律知识应当普及,但是法律人不能‘普及’"的观点。法律职业是精英职业,应当辅以相应的精英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以论辩式方式、实践环节为主。  相似文献   
10.
论证再论     
本文在讨论了论辩与论证、论证与推理的关系和论证基本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论证的新定义,认为以这一论证概念为核心的论证理论将形成一种论证逻辑,它不同于以形式推理为核心的形式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