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许真君信仰发源于江西,遍布于全国,成为全国各地较为普遍的一种信仰活动。该信仰由最初民间的、小范围的变成风靡于各地的信仰,原因不仅在于许氏家族自身的推动,也有地方官府的助力,而更为重要是江西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及许真君信仰符合了封建国家政治统治的需要。传统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财赋,同时便于更好地统治江西地区,于是不断地进行"造神",许真君信仰便是这种"造神"行为的结果,而许真君及相关的故事也是逐渐"层累",而形成今日许真君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要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重视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作用,环鄱阳湖经济圈的构建也必须重视环鄱阳湖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创新。环鄱阳湖文化主要由其水文化构成和支撑。陶渊明和许逊是环鄱阳湖水文化中两个杰出代表。其人格张力仍是当前进行经济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3.
许逊信仰本为家族孝道与巫术信仰的杂交,后来分两个方向发展,其一是往上攀附道教成为孝道派,与道教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甚至摩尼教等都发生了多方面的联系,在宋和元时期发展成为净明道,到明清时期又攀附道教中的全真道。其二是在继续保持巫术色彩,在唐代发展为闾山教而广为传播,有多个支派。其中传播到湖南梅山地区的部分,与当地法派相融合而衍变为梅山教,梅山教进而在各地传播而发生种种歧变。其三是在这二者的影响下,伴随着江右商帮在全国乃至海外的扩散,以万寿宫作为地方商会聚会之所,作为赣商相互联络的精神力量而存在。上述三个层面,展现了巫术、民间信仰与道教在历史、地域等方面,在术士、道士、官员、士大夫、乡绅、商人等社会阶层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南昌西山万寿宫是人们为了纪念许逊而修建的道观,后来逐步发展成为祭祀、许愿的宗教场所。是道教文化的产物。本文简述了西山万寿宫的历史演变过程,并从经济、文化、旅游等多方面分析西山万寿宫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现在已成为促进南昌经济发展的一种宝贵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5.
方连宏 《世界博览》2011,(10):46-47
汉朝时的历史学者刘向在《列仙传》里提到了一个名叫许逊的县令,此人能施符作法,替人驱鬼治病。一次,由于年成不好,农民缴不起赋税。许逊便叫大家把石头挑来,然后施展法术,用手指一点,使石头都变成了金子。这就是成语“点石成金”的由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