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0篇
综合类   160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150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言语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中日两国的非言语行为是有差距的。这些不同表现在身势语、手势语、目光语、体距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训诂学研究对语言学和古代文化的研究具有资料性的价值,《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小说中的训诂教材值得整理和分析,以丰富语言学和文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对于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几组重要术语,国内学者所使用的译名各不相同。文章对其中三组术语langage、langue、parole,signifiant(signifier)、signifié(signified),syntagmatique(syntagmatic relations)、associatif(associative relations)or paradigmatique(paradigmatic relations)的中文译名作了较为翔实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提出关于这三组译名的观点,并分析译名未得到统一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理论在哈贝马斯社会批判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但他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并不是前后一致的。他早期基本上是在综合胡塞尔和许茨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上而形成自己关于生活世界的理解,而他后期的社会批判理论则奠基在语言学转向后的生活世界理论基础之上。由于这一语言学转向,与其早期社会批判理论相比,他后期的社会批判理论在形式上更趋合理,在内容上更深刻,在批判的同时还形成了自己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建构理论。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林 《镇江高专学报》2006,19(4):104-106
借助题旨情境,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活跃,语用灵活,可使言语表达更加有效、更加睿智、更加委婉、更加灵活。应结合语境并随语随文来剖析其表象,阐释其语义,体会其言外之意和弦外之乐。  相似文献   
7.
传统社会语言学观认为,在日常交际中,谈话一般受权力、地位、财富、名望高的人支配,即拥有话语“权势”的人掌握主动权;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话语交际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本主要论述在实际生活中交际“权势”的非对位现象。从而说明话语交际受多种因素影响,“权势”与说话人社会地位并非完全对等。  相似文献   
8.
略论陈望道对索绪尔语言学理论的早期介绍和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深入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中国语言学。本文初步探讨了20世纪30年代,陈望道在汉语修辞学和语法学研究中对索绪尔理论的介绍和运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瑞典导演伯格曼的电影《假面》所进行的电影美学方面的文本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的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哲学与美学关系,并进而探讨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的形式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再论音义联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满足于罗列大量的音义逻辑关系的现象,从全新的视角-音义关系的原始机理论述音义之间的逻辑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音义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