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篇
  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综合类   68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言语行为在人们日常交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中日两国的非言语行为是有差距的。这些不同表现在身势语、手势语、目光语、体距语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言语交际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林 《镇江高专学报》2006,19(4):104-106
借助题旨情境,模糊语言在言语交际中十分活跃,语用灵活,可使言语表达更加有效、更加睿智、更加委婉、更加灵活。应结合语境并随语随文来剖析其表象,阐释其语义,体会其言外之意和弦外之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瑞典导演伯格曼的电影《假面》所进行的电影美学方面的文本分析,探讨存在于人类的言语与沉默之间的哲学与美学关系,并进而探讨电影作为一种语言的形式的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欲研究《金瓶梅》中的“反切”语,不能不对“反切”流变史予以回顾。语言学界推求“反切”之起,认定是三国魏孙炎所创,这是个误解,诸家所据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孙叔言(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颜氏所指明确,孙炎所创为《尔雅音义》之书,用以证明汉末之人知反语。人,当然是众人的民众;无法确指谁是首创,庸众难于进入载籍。载籍所录反语只是作为花絮趣闻,如《三国志·诸葛恪传》“童谣曰:……于何相求?‘成子阁’,‘成子阁’者反语‘石子岗’也。”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民有姓刘名堕者,宿抎工酿……排于‘桑洛’之辰,故酒得其名矣。……‘索朗’反语为‘桑洛’也”(林序达《反切概说》四川人民社82年版)。可资注意的是,反语的主人是“童谣曰”,是“民”对酒工刘某的称扬,反语应是来自民间,产生于民众的口头。鲁迅先生所说的“人猿揖别”语言伊始的“杭育杭育”,依反切律是为“嘿嘿”派。反切与其他语言同样是民众所创造,又为民众长期所运用,反切始终保持着俗文化形态而积久未变,也可以反证它的来自民间的群众性,此点为《金瓶梅词话》宏扬。后面详论。  相似文献   
5.
话语角色失误指的是在言语交际中,由交际主体的话语角色方面的原因而引起的交际失误。论述了言语交际中话语角色失误的三种类型及其产生的四种原因。  相似文献   
6.
膨胀理论是分属于社会距离统一体的两个极端的人们之间的言语行为在某些特定行为的出现 频率,完成这些言语行为的拓展性程度以及交谈者之间进行协调的量的方面显示出非常相似的模式,而 同处于社会距离统一体中部的交谈者的言语模式相对立,后者呈现出典型的膨胀状态,深入研究沃尔夫 森的膨胀理论对语言学习与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模糊言语是表现客观现象的手段;模糊言语是表达主观情感的需要;模糊言语是美的欣赏的前提;模糊言语要做到模糊适度、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8.
副言语语境主要包括情景语境、文化语境以及常识、相互知识等元素,这些元素同言语语境元素一样对语篇有一定制约作用。因此,解读语篇不仅要解析语篇的内部环境,还要诉诸语篇发生时的情景因素和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交际活动中,交际双方真实意图的体现是通过语义的准确理解来实现的.语义理解与关联理论密切相关,交际双方都应尽可能利用关联理论的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从消除歧义、语境限制、修辞角度、非语言因素等方面入手寻求最佳关联与最大关联,最终达到准确理解语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杨翠艳 《潍坊学院学报》2006,6(3):151-152,155
非言语表达是语言构成中的重要部分,它的得体运用,可以提高交际效果。鉴于外语教学中重视目的语中的言语表达忽视非言语表达的现状,本文探讨了非言语表达在外语学习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一些实际可行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