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词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词与诗的分离与合流的过程,是艳俗与雅正相互交融的过程。词独立成熟之后向主流文化悄然回归,在北宋初表现为词与诗开始由分离而初步融合,词由伶工之词向士大夫词转移。张先较全面地将士大夫的日常生活,如把“言志”等传统题材及诗文的写法纳入词中,成为北宋初词转型期中较为典型的代表,也体现出词作为一种文体所具有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2.
鲍照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亦是一位杰出的辞赋家。咏物赋是鲍照赋中数量最多的类型,最能体现鲍赋的艺术魅力;鲍照咏物赋的艺术特质:一,体物特征,包括动态的生命之美、流动的画面美、形似与神似之美、修辞之美以及险奇之美等;二,言志特征,包括言志的复杂性以及言志的方式等。体物与言志结合,真正达到了《文心雕龙.诠赋》所称赏的“符采相胜”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焦循的戏曲理论著作<花部农谭>、<剧说>,尤为赞赏花部戏曲的重要价值,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焦循认为戏曲应具有示范作用,应重视观赏与演出紧密结合,并能同诗歌一样"言志",而某些优秀的花部戏曲确实符合他的审美标准.  相似文献   
4.
《诗经》在汉代的经学地位早已被学界公认,但是对于其在汉代的文学地位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研究。笔者从《史记》《汉书》《后汉书》这三部史传中搜集大量例证,旨在归纳汉人的诗学观点——言志说、讽喻说、发愤说,从而探讨《诗经》文学精神在两汉时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有许多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他们形成了现当代旧体诗词创作的耀眼群体。毛泽东是这一群体的核心和领袖。他们以诗感时言志,以诗纪事写实,以诗唱和赠答。这些诗词"以新材料入旧格律",笔下情韵风骨俱现,反映了新中国开天劈地第一代风流人物的情志意绪,描绘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壮丽画卷。它是毛泽东思想的艺术结晶,是无产阶级革命文艺的瑰宝,是我党我军和我国革命及建设的珍贵文献资料,其思想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永存。  相似文献   
6.
本文另辟蹊径,试图从轩名、轩中读书、家族分裂、祖母期待、以蜀清及诸葛亮自喻、"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几个方面探寻《项脊轩志》托物言志这一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7.
历代广西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文化交流语境下旅桂文人的文学创作影响和推动,旅桂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山水文学的兴起和兴盛,历代旅桂文人的创作几乎都离不开山水文学,借助桂林山水美景构成其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山水文学创作模式,不仅更好宣传和传播桂林山水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留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千古传颂的佳句,而且奠定了旅桂文人创作在广西文学及其中国山水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为章表的一个旁枝,早期的“连珠”称得上是言“志”之作。陆机的《演连珠》,因其温润、精微的文辞,绵密透辟的说理,标志着“连珠”已臻于成熟。这也引起后人的摹拟。然而,其拟作因时代变迁、一己遭遇的促发等原因,而逐渐由言“志”向言“情”蜕变。从沈膦士、刘祥,到萧刚都可以明显地看出这种发展脉络。梁代是“连珠”创作的高峰期。其后,庾信集大成,以“赋史”般的笔触,用“连珠”抒发一己沉痛的家国之情。但也由此大大削弱了“连珠”自身存在的价值,“连珠”在事实上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古社会文史哲三位一体,"诗言志"起源很早,从汉代起.由于个人意识的强化和审美意识的觉醒,诗歌从强调个体的社会责任转而强调个体审美活动,产生了"诗缘情"说.两者相互配合,共同促成了唐代诗歌高潮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文化蕴涵着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及美学思想,也扎根于章回小说等文学作品之中。中国石,以其古老的生命,穿透时空,正与现代文明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