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剑 《科学之友》2006,(7):33-33
考古学家鲍勃·班弗尔在秘鲁首都利马北部贫瘠的山坡上,发现了一座超过4000年历史的观象台,这个观象台是一个失落的文明时代的遗迹,其复杂程度令人惊叹。班弗尔原本在这片绿色的山谷中寻找有关古代人食物的线索,结果偶然发现了一座神殿。他和几个秘鲁同事一起,发掘出这个9m高的  相似文献   
2.
依据大理国家气候观象台涡动相关仪2011年实测数据,采用目前主要的湍流通量数据处理和质量评价方法,对原始湍流数据进行一系列的预处理以及定量分析各处理步骤对湍流通量计算结果的影响,同时以湍流平稳性和通量方差相似性检验为指标对数据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应用解析足迹模型对湍流通量观测的空间代表性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大理站来说,湍流通量计算的平均时间选取30 min为宜.剔除野点、二次坐标轴旋转、超声虚温修正、时间滞后校正、频率响应修正以及WPL修正处理会对湍流通量计算结果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二次坐标轴旋转对动量通量以及WPL修正对CO2通量的影响较为显著.湍流平稳性和通量方差相似性检验结果显示,涡动相关通量观测数据总体质量较好,动量通量、感热通量、潜热通量以及CO2通量中高质量数据所占比例分别为59.4 %、64.2 %、63.8 %、63.2 %.湍流通量源区分析表明,源区整体呈西北东南向分布,位于测站东南方向的区域是湍流通量观测的主要贡献源区.  相似文献   
3.
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无数史前巨石建筑究竟有些什么共同的东西呢?它们究竟是什么人、为了什么而建造的呢?人们首先对它们的用途提出了种种猜测:坟墓;日历;观象台;冬至和夏至的崇拜处所;瞄准点;测量单位;用于未来的时间容器;音箱……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元太史院与明清观象台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探讨二者之间的传承,梳理其沿革脉络是文章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连州国家气候观象台的简要介绍,提出了具体防雷设计方案,并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有关的防雷技术规范进行剖析,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王直华 《科技潮》2009,(7):50-51
今年是世界天文年。400年前,科学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发生了:1609年,伽利略开始用他改进的望远镜观察天上的行星。人们自然会联想:那么,在中国,又是谁、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7.
1926年和1933年进行的国际经度联测是一项大型国际科学合作项目,上海徐家汇所在的地理位置使它被选中成为地球三大基点之一.中国境内有两家机构两度参加联测,即耶稣会士在上海创建并主持的徐家汇观象台和1924年收归中国主权的青岛观象台.文章在研究两次联测期间留下的档案、科学报告等一手文献的基础上,以徐家汇观象台和青岛观象台在中国境内所完成的测量为中心,对两次测量活动以及围绕测量活动展开的线索进行深入分析,这将有助于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即:以更高精度测定经度这样一个看来纯科学的追求,是如何依托欧洲在地域上的扩张而得以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气象工作的自动化进程加快以及自动气象仪器设备的普遍使用,预审员应熟练掌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认真阅读理解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下发的各种文件和补充规定,严格按照预审办法认真进行预审原始记录和各  相似文献   
9.
肖军 《科技智囊》2013,(3):78-83
北京古观象台始建于公元1442年(明正统七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家天文台,在明代天文观测、历法制定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从明末开始的"西学东渐",北京古观象台见证了中西方两大文明体系交流与冲撞的大量历史事件,也经历了中西文化碰撞时的磨难与艰辛。在天文学领域,中国的学者与西方传教土相互交流,在古观象台共同完成了大量的学术著作和令人回味无穷的中西合璧的天文历法与天文仪器。创制于清代的赤道经纬仪、黄道经纬仪,天体  相似文献   
10.
《史记·五帝本纪》观象授时、制定历法的记载标志着天文学发展的一大进步,但帝尧时期通过观测星辰定四时的方法历来备受争议。实际上,帝尧时期太阳崇拜的观念根深蒂固,古人对太阳的认识更加深刻,观日授时更符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近些年来,考古工作者对陶寺遗址的发掘使历史的脉络渐趋清晰,陶寺观象台通过观测日出方位定四时的实证与《五帝本纪》所载相悖,这也印证了考古发现对证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