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西康建省记》是清末代理川滇边务大臣傅嵩炑所作的一部有关西康地区的纪实性著作。最早的版本是民国元年十一月成都公记印刷公司刊印的。全书共64目,约6万多字。主要内容涉及清末川边地区的改土归流,西康地区的山川土地矿产、风俗民情、赋税徭役、物产宗教等多方面。该书是傅嵩炑久官康藏之后所写的一部实录,内容广博,记载也比较翔实可靠,是研究清末川边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的重要史料,在西康地方志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3.
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在总干事诚静怡的倡导下,在总会青年执行干事张伯怀的具体运筹及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创立了旨在为西南边民从事社会服务和基督教福音传播的边疆服务部。边疆服务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提高边民精神生活的基督教传播;增进边民智识水准的教育服务;试图改善边民物质生活的农业生计服务;希望解除边民疾病痛苦的医疗卫生服务。边疆服务部的活动不仅得到了国民政府的支持,而且在教会内部、服务区及国际上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近年来,边疆服务活动的研究逐渐引起了学人的关注,对其研究成果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
自清季赵尔丰奉命治边,实施改土归流开始,西康始出现师范教育。赵氏在西康以“兴学”为“收拾边地人心第一要务”,大力发展师范教育。短短几年问,西康师范教育从无到有,蓬勃发展,遍及西康各地。民国始肇,西康师范陷入沉寂,几乎被摧毁殆尽,虽然历时甚短,但其对西康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作用仍然不容忽视。一方面新式学堂广泛建立,受教育者增加,边民素质得到提高;另一方面民族间交流进一步加深,维护了边疆稳定。其历史经验、成效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5.
西康建省论     
西康建省始于清末川边藏区的改土归流,民国初年停滞不前,终成于抗战时期的1939年。前后历时30多年,时断时续。在建省过程中,中央与地方以及各地方势力之间展开了长期的权力博弈,最终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完成了建省。西康建省,加强了中央对这一地区的管辖,加快了西康社会的转型,巩固了国防。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设置及其实际成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川 《西藏大学学报》2004,19(1):44-48,60
在民国时期的边疆开发史上,西康地区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西康地区的农业技术的改良及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一些相关机构民国初年广泛建立的“西康农事试验场”及民国二十九年(1940)成立的“西康省农业改进所”起了较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四川省档案馆所藏相关档案及近代相关史料为主,在论述这一历史时期“西康农事试验场”的农业改进活动后,指出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农业改进的成绩有限,但它预示了西部民族地区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康藏民族地区农业近代化的开始,在中国近代边疆开发史上无疑是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全球领先的医疗用品企业伊西康公司的VICRYL Plus、Prolene/Ethibond缝合线产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相关核心专利在主要目标市场的申请策略以及专利延伸保护策略。伊西康公司对于专利制度灵活运用以寻求自身权利最大化的做法以及对于重点产品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保护的思路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代民族关系史上的西康建省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民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及边疆开发史上,西康建省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从民族关系史的角度,勾勒了近代以来的西康省的建立历程,重新审视了西康建省的历史意义。指出,西康建省是民国时期中央政府加强康藏关系、治理康区、巩固西南边疆与西南国防、建设抗战大后方的一项重要举措,更是反对“西藏独立”的战略性部署之一;同时也是这一地区向现代社会迈进启动的重要里程碑,并对以后四川西部及周边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作为国家战略大后方的藏族聚居区为这场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特殊贡献,新闻传播也成为抗战的一“个方面军”。文章试图从“藏族聚居区与中国抗战”“和藏族聚居区的抗战与新闻传播”两个层面,解析抗战时期“边区(”藏民族聚居区)抗战情势和新闻传播状况,并在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上的特殊位置。  相似文献   
10.
晚清至民国,西康地区成了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改土归流”、三次康藏冲突,达赖、班禅、诺那呼图克图等宗教势力,刘文辉、格桑泽仁的世俗力量都是这个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这些角色学者们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西藏驻京办事处、班禅驻京办事处、诺那呼图克图驻京办事处,学者也都给予了关注。而成立七年之久(1930—1937),影响较大的“西康民众代表驻京办事处”并未引起应有的重视。在近代康藏之争中,各类民间组织“西康总商会”“西康国民协进会”“西康特区民众保固国防后援会”以社团的方式关注西康的稳定和发展。民间人士以请愿团或代表的身份到南京请愿、递交呈文、招待记者。民间社团、请愿团中的西康人士希望互递京康消息。由西康代表临时驻京,到“西康民众代表驻京办事处”成立,可见民间力量和国家意志的互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