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以PC机和单片机的串口通信为背景,介绍了Windows平台下基于Delphi7开发PC机与嵌入式系统串行通信程序的几个方案,并给出了具体的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2.
3.
提出了隔行扫描系统75Hz消除大面积闪烁的方案,并对此方案的性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时域及频域分析.理论分析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案对消除电视接收机(尤其是HDTV)的大面积闪烁现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烟叶垄膜种植行间覆盖秸秆集雨节水栽培技术,是豫西丘陵地区在干旱缺水条件下形成的一系列旱作节水措施的总体集成,其主要技术规程是:  相似文献   
5.
设{Xni:1≤i≤n,n≥1}为行间独立的B值r.v.阵列,X为实值r.v.,E|X|p<∞,p>2,且对 x>0, 1≤i≤n,n≥1,都有P(‖Xni‖>x)≤P(|X|>x).{ani:1≤i≤n,n≥1}为满足条件∑ni=1a2ni=1,n≥1的实数阵列.则1n1 p∑ni=1aniXnip0蕴涵1n1 p∑ni=1aniXni完全收敛于0.  相似文献   
6.
考虑行间覆膜对降雨再分配的影响,以甘南县资料为例研究了行间覆膜节水技术的集雨效果,集雨作用的大小与覆膜宽度和自然降雨量有关,覆膜宽度为60cm~80cm情况下,自然降雨在5 mm~15 mm范围内,膜旁15cm宽的苗带上实际得到的雨量是原降雨量的2.1~3.2倍。在春季雨水偏少的年份或是有喷灌条件的地块上,行间覆膜能很好地发挥其集雨作用。表4,参3。  相似文献   
7.
陈德权 《科技资讯》2006,(9):117-118
近几年八五二农场针对本地区限制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温度及水分”这两大问题,大面积推广、应用具有保墒、增温的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经实践行间覆膜大豆平均亩产达200公斤以上,经未覆膜大豆增产25%左右,本文就是大豆垄上行间覆膜栽培增产机理做如下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8.
玉米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针对黑龙江省春旱、低温气候特点所采取的以地膜为载体,以机械化覆膜为手段,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相结合的一种新栽培模式。因该栽培模式具有抗旱、增温、保墒、集雨,提高肥料利用率以及防终霜冻害的作用,所以采用大垄垄上行间覆膜栽培模式可达到增产、提质、增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纵横图是个古老的组合数学问题。本文以1~n2个连续自然数构成的n行、n列的方形阵列作为n阶纵横图的基数字阵列,研究了其结构特点与纵横图特征(各行、各列及对角线数字和相等)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编制任意阶纵横图的通用性方法——对偶数字交换法。应用举例表明,该方法使用便易,不受纵横图的阶数约束,而且易于衍生出诸多种新的纵横图来。  相似文献   
10.
香蕉园是海南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类型。为了探明香蕉园地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2016年11月—2017年10月运用LI-8100A土壤呼吸测量系统对海南澄迈香蕉园地行间与株间的土壤呼吸进行系统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香蕉园地行间、株间土壤CO_2通量日变化均呈现出昼高夜低的特点,但株间土壤CO_2通量日最大值出现时间较行间要晚1.5 h左右,株间土壤CO_2通量高于行间,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 0.05);香蕉园地月尺度行间与株间的土壤CO_2通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行间各月土壤CO_2通量均值为1.17~2.19μmol·(m~2·s)~(-1),而株间为2.02~5.96μmol·(m~2·s)~(-1);日尺度香蕉园地行间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株间土壤CO_2通量与土壤温度、大气温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1),与土壤体积含水量相关性不显著(p 0.05);月尺度土壤温度对行间土壤CO_2通量变化有显著影响(p 0.05),香蕉植株生长对株间土壤CO_2通量变化影响显著(p 0.01),而其他因子的影响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研究结果丰富了热带农田土壤CO_2通量研究资料,为热带农田土壤碳源–汇的准确评估提供了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