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频繁,使沿淮行蓄洪区处于一种“建设-淹没-重建-再淹没”的不良循环中,对淮河水利工程建设和行蓄洪区发展均较为不利。通过将行蓄洪区还原为湿地、生态移民等途径,发展湿地水产养殖、畜牧养殖、旅游观光等附加值较高的“湿地型产业经济”,将是一种可供参考、探讨的方案。  相似文献   
2.
淮河上游雨量充沛且集中,暴涨暴落;中游河道比降小,行洪能力不足,支流众多且与干流相互干扰大,两侧行蓄洪区使用则比较频繁.因此,淮河水情复杂,洪水预报的难度很大;同时,由于中游的行洪能力低.行蓄洪区的调度使用也非常重要.洪水预报和调度对淮河流域,尤其是津浦铁路、两淮煤矿以及蚌埠等工业城市的安全至关重要,所以建立淮河流域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乃至防决策支持系统或专家系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冰  李向前  王守沛 《广东科技》2012,21(13):159-160
通过对淮河行蓄洪区庄台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综合分析行蓄洪庄台地区含水层结构、供水条件,初步提出淮河行蓄洪区庄台地区人畜安全供水方向、供水分区及安全供水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SWOT模型,在对淮河行蓄洪区的优势、劣势、威胁和机会进行系统分析后,寻求淮河行蓄洪区运用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模式,即行蓄洪区防洪一经济一生态协调发展模式。在对该模式的可行性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提出淮河行蓄洪区应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产业结构、集中安置区内群众、鼓励人口外迁等办法,确保行蓄洪区安全生产和建设,实现人水和谐、人地和谐。  相似文献   
5.
行蓄洪区是淮河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口安置不仅关系到及时运用,更关系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行蓄洪区人口安置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依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讨论了行蓄洪区人口外迁安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出了外迁安置的实施方式和类型;针对人口外迁安置的制约因素,提出了提高人口安置规划编制层次,动态确定安置区等人口外迁安置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