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6篇
系统科学   42篇
丛书文集   138篇
教育与普及   8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5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318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235篇
  2011年   297篇
  2010年   259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30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解释具有实用特征(pragmatic aspect).这一特征与"科学解释的标准形式"相比,具有解释主体的相关性,即因解释主体的差异寻求多样化的解释形式.本文通过生物学解释的特征的分析,指出生物学解释具有因解释主体不同而形成的语境相关性,而这一特性决定了生物学解释与物理学解释的本质差异.  相似文献   
2.
“景观”一词的翻译与解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景观”一词在世界各国语言中颇为相似,英语为Landscape.德语为Landschaft.俄语也发音相近,只有法语不同。中文翻泽为景观.通用于科学界与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该词的原意按牛津字典的解释为“表示自然风光、地面形态和风景画面”。景观作为科学名词19世纪初由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洪堡德(A.Von Humboldt)引入地理学,他最早提出景观作为地理学的中心问题,探索由原始自然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以后由苏联地理学家贝尔格等发展成为景观地理学派,将景观定义为“自然地域或水域的综合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写的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地理科学》一书(科学出版社,1995)中是这样定义的:“景观一词源于德文Landschafl,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和某个限定性区域的双重含义”。  相似文献   
3.
上海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广泛吸收国内外城市先进经验的同时,按照国家总体要求,努力从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综合规划并组织实施,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利弊优劣,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理性分析,并依据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形势,预测人本主义、依法行政的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5.
行政执法又是行政机关最主要的职能,行政机关日常大量的活动体现为执法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行政机关的执法活动是否规范,同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否优化大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行政诉讼实践的发展,行政司法实践界和理论界均意识到有必要对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加以扩大,否则不利于保障公民的权利,也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相去甚远。文章仅对抽象行政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合理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保险合同不利解释原则的法理基础,探讨了保险合同中不利解释原则的适用条件,并对《保险法》第三十一条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的翻译标准"忠实"、"等值"无法解释新闻翻译中必要的摘译、编译等现象,以德国功能学派翻译理论家H. J.弗米尔 (H. J. Vermeer) 提出的"目的论"为切入点,探讨了目的论在新闻翻译中的应用,目的论的提出拓宽了翻译理论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10.
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在变,人对世界的认知也是在不断深化;对语言研究从规范、描写发展到解释认知语言学在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通过认知语言学理论阐述研究隐喻的理论基础,并解释隐喻与认知、隐喻与本义的关系,说明对隐喻的研究应注意解释的范围与意义,应从文化与思维入手,探讨语言的哲学实质,从而对语言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