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5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平 《甘肃科技》2002,18(3):43-43
在冠心病的防治中 ,长期口服阿斯匹林 (ASA)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 ,这一点已被公认。但是在剂量及药效时间上尚有争议。本文应用阿斯匹林观察其抑制血小板的时间效应及其最佳剂量 ,并对机制做了初步的探讨。1 对象与方法1 1 观察 2 0 0 0年 10月 - 2 0 0 1年 10月胸痛可疑冠心病 (CHD)或CHD及稳定心绞痛的住院病人 6 0例。年龄 2 5 - 70岁。近 2周内未服用ASA及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 ,有出血倾向 ,血小板减少 ,肝肾功不全 ,心功不全及ASA过敏者除外。1 2 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口服ASA10 0mg ,另一组口服ASA30 0m…  相似文献   
2.
边婧  房进辉 《科技信息》2007,(26):258-258,271
在生理条件下,人体内的止血和凝血系统与抗凝血和纤溶系统,相互制约,但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病理情况下,无论哪一系统的作用发生异常,都可导致出血或血栓形成。止血和血栓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临床各科几乎无一不涉及止血-血栓问题。血凝试验不但应用于出血性疾病的筛选与确诊,还应用于对各种血栓性疾病与血栓前检查和预测,DIC的实验诊断以及对各种抗凝治疗患者的用药指导和预后估计等。例如,内科领域中由于肝细胞损害造成肝脏的广泛出血,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栓形成严重的心肌梗塞及脑梗塞;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引起多发性血栓形成等等。异常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异常出血在外科手术中的发生率为0.05—4%,而在心脏手术中则高达12%,严重时可导致手术失败,病人伤残,甚至死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总之,在血液病、糖尿病、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提醇沉法将升巨散制成冲剂,对实验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表明升巨散具有升高外周血小板数量之功效,差异显著(P<0.15).相继在出血时问、凝血时间和24h 血块收缩实验中,也间接证实本品有升高外周血小板数量之作用。又在骨髓象检查中,发现升巨散能提高骨髓之巨核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差异显著。本品 LD_(50)及95%可信限为70.88±2.62g/kg。  相似文献   
4.
周桂芬  钟正贤 《广西科学》1998,5(3):224-226
药理试验证实,广西前胡水提物具有体外抗凝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血瘀”症模型大鼠的全血粘度和红细胞压积,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时间,表明广西前胡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相似文献   
5.
选择两段血小板反应素(TSP-1)中抑制血管再生的活性片段,设计两对引物,使用RT-PCR的方法从人血细胞中进行克隆并对获得片段进行测序验证.克隆片段大小分别为723和522bp,命名为聪P-1-1和聪P-1-2.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ET-29a获得大肠杆菌重组子,重组子经过IPTG诱导以包涵体的形式表达相应的多肽片段.再对包涵体进行体外溶解、纯化,得到了目的多肽.  相似文献   
6.
三七叶甙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Born氏比浊法分别测定三七叶甙(Panax notoginseng folium saponins)对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和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七叶甙在体外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其半数抑制浓度(medi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为89.4mg/L;三七叶甙静脉注射也能明显降低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率,且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三七叶甙体内外均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而对AA和PAF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观察急性力竭游泳对小鼠血液成分的影响,分别于小鼠力竭游泳停止后0(即刻)、1、4、8和24 h时进行尾静脉取血,测定了其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表明:白细胞的数量在小鼠力竭游泳后0 h为(8.46±3.20)×109/L,与对照组的(10.65±2.29)×109/L比较明显减少(P<0.05);在4 h时为(17.67±3.41)×109/L,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多(P<0.01);在8 h以后恢复正常.红细胞的数量在小鼠力竭游泳后4 h时为(9.99±0.95)×1012/L,与对照组的(10.87±0.79)×1012/L比较明显减少(P<0.05);在8h以后恢复正常.血小板的数量在小鼠力竭游泳后1、4、8和24 h时分别为(856.5±129.0)×109、(859.5±67.9)×109、(874.1±96.5)×109和(875.7±124.8)×109/L,与对照组的(721.5±115.7)×109/L比较均明显增多(P<0.05).说明急性力竭游泳对小鼠血液中不同成分的作用存在差异,在一定时间内导致红细胞数减少、血小板增多和白细胞数先降后升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邓小燕  王贵学  杨杨 《科学通报》2003,48(20):2137-2140
为了研究渗流和血流扰动对血小板在血管壁黏附的影响, 用管状透析膜制作成具有半透壁的变截面管. 用稀释的、直径为1.10 μm的聚苯乙烯乳胶微球(模拟血小板)悬浮液灌注该变截面管. 悬浮液为Tris缓冲液, 缓冲液中加了10%的右旋糖苷T70和2%的牛血清白蛋白. 实验结果表明, 聚苯乙烯乳胶微球在半透膜壁上的黏附与渗透率呈正相关, 而与流动壁面剪切率呈负相关. 在变截面管的流动漩涡区, 乳胶微球在管壁的黏附明显增高, 其黏附密度的最大值位于漩涡区的流动再附着点, 此处的流动壁面剪切率最低. 该研究结果提示, 渗流会显著地影响血细胞(如血小板)与血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 而受扰动的血流和低壁面剪切率可以引起血小板在血管壁黏附的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测定34例川崎病患儿血小板参数及其动态变化.结果川崎病患儿首次测定的血小板计数(PLT)(598±128)×109/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动态观察发现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病变急性期血小板平均容积(MPV)明显高于无冠状动脉病变组(P<0.01),治疗后PLT较未并发冠状动脉组升高(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动态测定有助于对川崎病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伤的早期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等指标,并与62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组的血浆HCY水平和凝血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组中高血浆HCY水平患者的比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提高(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致病因素之一,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因可能是血浆内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