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2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不同植物生长物质组合对牛膝幼苗进行喷施处理和植物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植物生长物质对牛膝生长及其主要药用成分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0mg·L-1 IBA+1.0mg·L-1 MJ(T4)协同处理最有利于牛膝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增加;1.0mg·L-1 IBA+1.0mg·L-1 6-BA(T3)协同处理最有利于牛膝根中齐墩果酸的积累;1.0mg·L-1 IBA+2.0mg·L-1 NAA(T2)和1.0mg·L-1 IBA+1.0mg·L-1 6-BA(T3)处理最有利于牛膝根中蜕皮甾酮的积累.综合考虑各项指标,1.0mg·L-1 IBA+1.0mg·L-1 6-BA(T3)处理无论是对牛膝的生长还是主要药用成分三萜皂苷和蜕皮甾酮的积累均比对照有显著性提高,最有利于牛膝药材产量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向培养了7 d的匍枝筋骨草悬浮细胞培养体系内分别添加0.1,0.2,0.3,0.4,0.5 mg/L的ABA,以研究ABA对匍枝筋骨草细胞防御系统的作用及ABA对蜕皮激素合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向培养7 d的悬浮体系中,添加0.1~0.4 mg/L的ABA后,悬浮细胞第4天出现褐化;添加0.5 mg/L的ABA后,第3天出现悬浮细胞褐化现象;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ABA后第4天测其悬浮细胞生长量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添加不同质量浓度ABA后悬浮细胞的SOD,POD和CAT活性在48 h内均显著上升,而PAL活性变化在2~24 h间不显著,后上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ABA可使筋骨草悬浮细胞的蜕皮激素含量增高,而添加0.1 mg/L ABA,其蜕皮激素含量增高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中药牛膝的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其中齐墩果酸和β-蜕皮甾酮的含量。采用Agilent ZORBAX SB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 0.6%甲酸,柱温为25 ℃,检测波长为260 nm,进行了13批次牛膝药材的分析。牛膝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16个共有峰,4个特征峰,定量测定了其中两个峰β 蜕皮甾酮和齐墩果酸。通过相似度分析初步断定,不同地域的牛膝药材在质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该研究为建立牛膝药材的质量控制体系提供了方法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脑栓通胶囊的质量标准,全面监控其质量,采用HPLC法建立测定其中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芍药苷、β-蜕皮甾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了12批次药品中4个有效成分含量,表明本法具有准确、简便、经济实用等优点,可同时测定君药蒲黄中的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臣药赤芍和漏芦中的芍药苷、β-蜕皮甾酮含量,为控制该药质量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从采自海南三亚附近海域的短指软珊瑚Sinularia papillosa中首次分离得共轭甾酮,经波谱分析,鉴定它们分别为(5α)-孕甾-1,20-二烯-3-酮和孕甾-1,4,20-三烯-3-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了17一α一甲基睾丸酮和17β一雌二醇两种类固醇激素对中国对虾幼体蜕皮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投喂含有激素的饵料进行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15天实验中,17α一甲基睾丸酮和17β一雌二醇实验组幼体分别提前2天和1天全部进入仔虾期;16天实验中,后10天(第7天到第16天)17α一甲基睾丸酮实验组幼体生长明显加快(P<.05),17β一雌二醇实验组幼体生长无显著变化(P>0.05)。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通过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和贻贝性腺对中国龙虾早期叶状幼体进行培育,早期叶状幼体是指初孵叶状幼体至叶状幼体的第5步足开始形成,共完成了6次蜕皮。第1次蜕皮的叶状幼体没有眼柄,第3颚足及第、、第2步足外肢分别具有3、5、5对羽状刚毛;第2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开始出现眼柄及第4步足呈乳头状突起,第1、第2步足外肢具有6对羽状刚毛;第3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第3步足外肢发育比较成熟并产生3对羽状刚毛,第3颚足及第1、第2步足外肢分别具有4、7、7对羽状刚毛;第4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第1触角亚末端开始出现2根长刚毛,第1鄂足顶部刚毛消失,第3颚足及第1、第2、第3步足外肢分别具有4、8、8、4对羽状刚毛;第5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第3噪声足及第1、第2、第3步足外肢分别具有5、9、9、5对羽状刚毛;第6次蜕皮的叶状幼体第5步足开始出现乳头状突起,并对叶状幼体1至6次蜕皮后的叶状幼体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8.
蝴蝶是如何来到世上的诗人迈科夫赞美蝴蝶是“飞舞的花”,科学家阿尔贝特·马格努斯则称蝴蝶是“会飞的软体虫”。后—种称呼虽然听上去不雅,但自有其科学依据:蝴蝶—生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毛虫阶段———蝶—个夏季产卵100~500个。幼虫刚孵出来就开始大肆进食,它的胃口好得惊人。  相似文献   
9.
张洪彬 《科学通报》1989,34(14):1104-1104
油菜内酯(brassinolide,1)是一个具有促进植物生长活性的甾体化合物。自1979年美国Grove等发表油菜内酯的X射线结构分析后,化学工作者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油菜内酯及其类似物合成的文章。这一类化合物目前均是利用适当的天然甾体化合物作原料而进行合成的,其中甾体A、B环的结构改造和立体专一性地合成其侧链是整个合成工作的关键。在本文中,我们报道形成A、B环改造的关键中间体3α,5-环-6-甾酮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3-甾酮-Δ1脱氢酶是胆固醇降解的关键酶之一,能脱去甾酮C1,2位上的氢原子,形成双键,在甾体药物的合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以异源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的重组大肠杆菌为材料,对其培养条件以及黄体酮转化条件进行了优化,实现了甾体化合物的高效转化.首先,对表达3-甾酮-Δ1脱氢酶基因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条件对黄体酮脱氢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PTG浓度为0.05mmol/L,在28℃,pH值为7的条件下诱导培养5h,获得最高转化活性的细胞;其次,以优化条件下获得的菌体为催化剂,研究了各种转化条件对底物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甲基-β-环糊精为助溶剂,转化温度为37℃,底物质量浓度为6g/L,菌体量为100g/L,pH为7.0,黄体酮的转化率达到99%以上,比优化前的产量提高了2倍,转化率提高近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