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9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沈从文笔下湘西乡民自在自足生命形态的劣势面入手 ,分析《萧萧》中整体性精神蒙昧与女性自身精神蒙昧造成女性人生的盲目和女性生存的悲剧性 ,并谈及《萧萧》内在精神与启蒙精神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大人物盖茨比的大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菲茨杰拉德的《大人和盖茨比》通过完美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一美国文学的传统主题。盖茨比梦想通过个人奋斗积累财富追求旧日的恋情,却未意识到上层社会虚伪残酷的本质。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人公所处爵士乐时代美国上层社会的解剖,以及对其本人性格缺陷的分析,来说明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着分析庐隐小说的特点:浓厚的自叙传性质;以情感人的悲剧意识;对女性命运的追问;融情入景的笔调。旨在说明庐隐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应当切实加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是人物性格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鲁迅悲剧小说的环境描写是出色的,阴冷的自然景象、麻木愚昧的周围人群和凶残酷烈的封建势力所形成的典型环境为悲剧人物活动设置了特定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5.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许多神秘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在《雷雨》里,宇宙如一口残酷的井。落在里面,怎样呼号也难以逃脱这黑暗的坑…… 《雷雨》是一种情感的憧憬,一种无名的恐惧的表征…… ——曹禺《雷雨》序  相似文献   
6.
博弈论在城市公交优先机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霖  刘肇城 《甘肃科技》2007,23(4):17-18,167
针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的现状,通过建立类似于“公共地悲剧”的完全信息静态模型,对均衡条件进行讨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交通问题相关对策与建议,为政府实行公交优先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历史人物的曾国藩,长期以来或褒或贬,互相对立的评价中有时都不免某种简单化和肤浅。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在对曾国藩的刻画中,打破了那种评价上的两极思维模式,在封建末世的背景上,从解剖封建文化的视角切入,成功地写出了一个远非简单褒贬的、十分真实的、极富悲剧性的曾国藩,既富有历史认识价值,也不乏现实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边城》中,作家沈从文一方面以记忆中的湘西世界为原型建构了他的田园乌托邦,但另一方面,又通过人物命运中的一些偶然性事件的设计,使之同时被解构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沉忧隐痛之情也因此在字里行间浮现了出来。本文试从作者对偶然性事件的特殊安排角度来具体分析这种沉忧隐痛之情的根源及其它所产生的独特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9.
针对一些人认为《阿Q正传》是悲剧的观点,明确认定《阿Q正传》是喜剧性质的,并对其喜剧性进行探讨,结合鲁迅先生创作动机,从作品的艺术风格和阿Q这个人物本身分析该作品的喜剧性以及用喜剧创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化运动兴盛以来,人类物性膨胀,灵性堕落,存在的悲剧性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当代人类压来,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双重困境.立足人类生命实践,确立悲剧认知的逻辑本体和审美根本尺度,建构出具有深刻原创意义的生命意志受挫悲剧本体论认知范式,并充分肯定勇于抗争苦难、寻求灵魂超越的悲剧精神在当代的生命实践价值和审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