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结合国内外近年来生物科学领域中的迅速进展以及个人多年研究多种菌毛株的经验,作者于1984年建成一株“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本菌毛株具有跨菌属的广谱免疫原性。使用此新型菌毛株,1985年制成“绿脓杆菌MSHA菌毛株菌苗”(简称PA菌毛株菌苗)。经基础实验研究、动物实验、志愿者人体验证及临床试用,均获得良好效应。  相似文献   
2.
绿脓杆菌(MSHA)菌苗是一种具有广谱抗感染效果的免疫调节剂。我们观察了20例白血病患者多次疫苗主动免疫的免疫应答反应,14例病人血中广谱抗体效价升高,临床上有很好的治疗反应,6例抗体效价无变化,而临床症状加重,最后均死于败血症。上述结果提示白血病病人对疫苗的免疫应答反应,在白血病缓解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临床早期准确判断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细菌四型菌毛(T4P)不仅在生物膜形成、DNA吸收和侵染致病等生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也能够介导固体界面的滑动运动。尽管T4P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橙色粘球菌T4P系统中蛋白间组装机制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T4P系统pil N/O/P/Q单基因的敲除与回补实验显示敲除菌株导致橙色粘球菌群体运动完全丧失,而pil N/O/P/Q相应基因回补则恢复突变株群体运动。Pil N/O/P/Q蛋白通过酵母双杂交(Y2H)检测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发现,定位于周质空间的Pil P不仅与外膜蛋白Pil Q的C末端相互作用,也与内膜蛋白Pil O相互作用。遗传学与酵母双杂实验结果显示着Pil P蛋白是联通内外膜的桥梁,暗示着Pil N/O/P/Q蛋白形成跨越内膜、细胞周质和外膜的整合复合物结构,并在菌毛延伸和收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阐明橙色粘球菌菌毛的延伸与收缩的分子机制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果斑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瓜类生产中的重要病害,其病原菌是西瓜噬酸菌(Acidovorax citrulli).细菌Tpye-IV菌毛的生物合成及功能由十几个基因参与调控,pilO是其中的一个基因.运用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了西瓜噬酸菌AAC-3菌株Type IV菌毛结构蛋白编码基因pilO的功能缺失突变体菌株ΔpilO,对突变体的生长能力、运动能力、生物薄膜形成能力及致病力等进行了测定,同时对菌体形态进行观察.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突变体菌株不能形成菌毛.ΔpilO突变体菌株的生长基本不受影响,但是其运动能力显著下降,生物薄膜形成能力降低80%,致病力与野生型菌株相比下降了55%.本研究结果表明pilO基因在病原菌Type IV菌毛形成及其运动性和致病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川西北地区牦牛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对采自川西北甘孜州和阿坝州的26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分别以分离的大肠杆菌DNA和牦牛腹泻粪便样本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因子K99+菌毛基因片段,分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腹泻中存在情况,同时比较两种DNA提取方法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PCR检出率的差异;以分离自外表健康牦牛粪便的105株大肠杆菌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因子K99+菌毛基因片段,比较牦牛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外表健康牦牛和腹泻牦牛中的携带情况.结果:从26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出84个大肠杆菌菌落携带K99菌毛基因,这些菌落分别来自所有26份牦牛腹泻样品,因此,牦牛腹泻样本100%分离并检测到携带K99+菌毛基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而粪便总DNA检测结果为K99+菌毛基因阳性率84.62%(22/26),粪便中提取的总DNA模板K99+菌毛基因PCR检出率略低于分离鉴定的细菌DNA检出率;105株外表健康牦牛粪便样本分离株中检测到携带K99+菌毛基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34株,检出率为32.38%(34/105),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腹泻样本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外表健康牦牛粪便的检出率(P0.001).结果表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粪便中存在广泛,是引起牦牛腹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以粪便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可快速检测牦牛粪便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6.
大肠杆菌卷曲菌毛是其菌体表面的一种含纤维素样蛋白质附着器官,出现在大肠杆菌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可以通过黏附等作用介导大肠杆菌侵袭宿主.作为一种细菌淀粉样蛋白,卷曲菌毛有可能引起淀粉样蛋白相关疾病;卷曲菌毛可以诱导宿主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引起脓毒血症;卷曲菌毛可以和纤维素等一起构成菌外基质,参与生物膜的形成.基于此,综述了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鸭病原性大肠杆菌Ⅰ型及P菌毛在体外的表达条件,用三株分别带有Ⅰ型菌毛编码基因(fim+),Ⅰ型和P型菌毛编码基因(fim+/papA+)和P型菌毛编码基因(papA+)的鸭病原性大肠杆菌SWY-098、SWY-009、SWY-027菌株,通过对鸡、鸭和豚鼠RBC的MSHA和MRHA试验,分别从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和培养基三个方面对菌毛在体外的表达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三株鸭病原性大肠杆菌在37℃表达菌毛,在18℃不表达菌毛;用BBL培养基37℃静止培养48h是Ⅰ型和P型菌毛在体外表达最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