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24篇
丛书文集   13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梁幼林 《科学通报》1991,36(22):1731-1731
古植被状况是古气候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环境代用资料,我们在研究中,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较狭窄地理分布,对热量、降水量有较严格要求的植物,从而对古气候状况作出较可靠的推测。 在本文的研究中,我们选取了近年在全新世中期沉积物中找到的大量山龙眼(Helicia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辅以光学显微镜的方法,详细观察并描述了北京蹄盖蕨科蹄盖蕨属5种即东北蹄盖蕨(Athyriumbrevifrons),河北蹄盖蕨(A.hebeiense),中华蹄盖蕨(A.sinense),多齿蹄盖蕨(A.multidentatum),华北蹄盖蕨(A.pachyphlebium)孢子的形态结构,讨论了各种间的差异,为蹄盖蕨科系统分类提供孢粉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杉醇粗品中紫杉醇和长嘴蕨碱的含量,采用YMC packCN色谱柱,甲醇:水(45/55)作流动相,检测波长227nm,流速为1ml/min。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4.
中期控棵稳长中期指花生开花下针、荚果开始膨大中期,历时30天左右,是花生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主要管理技术:在搞好抗旱排涝的同时,必须做到亩用50%多菌灵100克、硼肥80克、钼肥10克、硫酸锌30克、硫酸亚铁200克、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30-50克、磷酸二氢钾200克、清水40千克,混合稀释后,选择在晴天上午7~10时或下午4~7时进行叶面喷雾。  相似文献   
5.
利用红外图谱法建立了蕨麻的红外指纹图谱.采用小波分析对红外光谱图进行去噪后,再把去噪后的光谱原始数据长度由1 868压缩到241,通过压缩后的数据对11批蕨麻进行了相似度计算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蕨麻的指纹图谱可用于蕨麻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6.
森林靓影     
《世界科学》2014,(1):F0004-F0004
<正>森林是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也是全球生物圈中重要的一环,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和环境,森林对维系整个地球的生态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人们保护森林的热情,英国森林信托基金会2013年度森林摄影大赛揭晓:从宁静的林间小屋,到潺潺流动的小溪,再从欧洲蕨上的露珠以及美丽的落日景象……这些作品向人们展示了森林的绿色之美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3科5属10种蕨类植物的叶表皮形态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1)它们的叶表皮细胞大多为不规则型,表皮细胞垂周壁均呈深波状;(2)气孔为下生型,多呈椭圆形;共观察到9种气孔器类型(不等细胞型、极细胞型、腋下细胞型、无规则四细胞型、放射状细胞型、聚合极细胞型、横列型、带状细胞型和围绕细胞型),每种植物具有2~6种不同类型的气孔器;(3)根据叶表皮特征,支持姬蕨科与碗蕨科合并,而凤尾蕨科与铁线蕨科单独成科.研究结果为姬蕨科、凤尾蕨科和铁线蕨科植物的系统演化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上海分布新记录的四种鳞毛蕨属植物,即假红盖鳞毛蕨、桃花岛鳞毛蕨、轴鳞鳞毛蕨和高鳞毛蕨,并附有新记录种的特征照片;对新记录种及其近缘种的分类特征进行了描述,对新记录种的地理分布进行了补充.凭证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标本馆(NPA).  相似文献   
9.
红盖鳞毛蕨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S培养基培养红盖鳞毛蕨Dryopteris erythrosora(Eaton)O.Ktze.孢子,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记录其孢子萌发、配子体发育及幼孢子体形成的全过程。结果表明:成熟的孢子深褐色,不透明,极面观圆球形,赤道面观豆形,单裂缝,具周壁。孢子播种后7 d左右萌发,萌发类型为书带蕨型;原叶体发育类型为三叉蕨型。播种后15 d左右有片状体形成;30 d左右有幼原叶体形成;幼原叶体暂不对称,成熟原叶体为对称的心脏型。原叶体边缘及背腹面都具毛状体,单细胞。播种后45 d左右开始有性器官出现,精子器近圆球形,由3个细胞构成,成熟颈卵器颈部由4列细胞构成。原叶体受精后1月内可见幼胚生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该文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处理功率和超声辅助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槲蕨总黄酮产率为研究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的槲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槲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30.00(g·mL-1)、超声功率为450.00 W、乙醇体积分数为68.00%,在该优化条件下槲蕨总黄酮的产率为1.452 mg·g-1.抗氧化研究表明:槲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这说明槲蕨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