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山西霍山荆条群落的生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野外调查的样地资料,本文分析了分布于山西霍山的荆条灌丛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垂直结构等基本生态学特征;统计分析了霍山上荆条灌丛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群落种类组成非常丰富;区系成分以北温带分布为主;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占优势;垂直分化明显,一般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四层, 灌木层和草本层为优势片层;群落中荆条种群的分布格局为集群型,其他种群则多近似均匀型分布.  相似文献   
2.
3.
荆条是华北植物区系的代表植物 ,其在辽宁省分布的北界是在法库县秀水河一带 .现在发现荆条在西丰县也有分布 .就此现象对辽宁省植物区系界线的划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以供学术界参考 .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陵川山区海拔900m处的荆条灌丛的群落结构及其生物量。灌丛的生物量是用回归模刑来预测的。其为:荆条W_(枝)=0.9213(D~2H)~(2.1932),W(叶)=0.2646(D~2H)~(0.6233),W(根)=2.0216(D~2H)~(1.6213);三裂绣线菊 W(枝)=0.3941(D~2H)~(0.9535),W(叶)=0.0243(D~2H)~1.0986W(根)=1.1859(D~2H)~(0.8848),其余灌木和草本植物用实测数据计算。最后得出,6月份荆条灌丛的总生物量为13.5859吨/公顷,其中灌木层12.2430吨/公顷,草木层1.3429吨/公顷。  相似文献   
5.
掌握半干旱地区常见灌木的土壤水分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采用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系统,结合自动气象站,对太行低山区乡土灌木荆条的土壤水分进行观测,分析了荆条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降雨量的响应.结果表明:2019年,研究区生长季总降雨量为526.6 mm,降雨季节分布不均,5—7月降雨较少,8—10月降雨较多,分别占总降雨量的26.5%和73.5%.5—10月共出现24次降雨事件,其中<25.0 mm、>25.0 mm的降雨事件分别有16次和8次,分别占总降雨事件的66.7%和33.3%,累计降雨量分别为127.9 mm和398.7 mm,占总降雨量的24.3%和75.7%;在降雨前期荆条土壤水分日变化平缓,在降雨季节呈骤升缓降的趋势,土壤水分月变化与降雨量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即土壤水分和降雨量最大值均出现在8月.垂直空间上土壤水分分布呈反"S"形,即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水分呈先增加(10~20 cm层)、后减少(20~40 cm层)、再增加(40~80 cm层)的趋势;降雨是该地区土壤水分的主要来源,降雨量是影响补给土壤水分深度的决定因素.0~10.0 mm、10.1~25.0 mm、25.1~50.0 mm及>50.0 mm级别降雨量对荆条土壤水分的补给深度分别为10、20、60及80 cm土层.研究结果为当地植被恢复与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荆条是华北名的山区蜜源植物。蚱蝉是习见的森林昆虫。通过对荆条花期泌蜜、蜂群活动、产蜜量、气候、蚱蝉始鸣等项目的观测。结果发现,荆条开始泌蜜与蚱蝉开始鸣叫出现日期一致,利用蚱蝉始鸣预报荆条泌蜜,方法简便、准确,对荆条蜜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种子包衣剂能有效改善种子质量,提高种子发芽率,促进幼苗生长,而且使用方法简便.目前,包衣剂普遍应用于农业作物,而在木本植物的应用性研究很少.荆条(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Franch.)Rehd.)属于灌木植物,是生态修复优势植物种,但其种子存在种皮质地坚硬,透气透水性较差,发...  相似文献   
8.
以火炬树(Rhus typhina L.)和荆条(Vitex negundo L.var.heterophylla)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类型水浸提液(火炬树叶、根、根际土壤和荆条根际土壤)处理荆条种子,设置25,50,100,200 g·L - 1 4 个质量浓度,并用蒸馏水对照,通过测定荆条种子发芽率、发芽势、苗长3...  相似文献   
9.
本文就办案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从客体的结构类型、工具与客体间的作用方式出发,对柴刀类工具在荆条、灌木类客体上形成的痕迹进行研究,分析了这类痕迹的形成特点和变化规律,总结和归纳了这类痕迹的分析、检验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境中现有灌木植物群丛形成的微气候,有效利用荆条灌丛对冠下栓皮栎幼苗的荫庇作用,选择晴朗无风或微风试验条件,用红外热成像仪测定荆条灌丛下和无荆条荫庇对照下的栓皮栎幼苗叶温,并与栓皮栎幼苗叶片高温胁迫指标对比,分析遮阴减少高温胁迫的程度和时间.结果表明:荆条灌丛下与对照下栓皮栎幼苗叶温有明显差异,特别是荆条北1/2栓皮栎幼苗叶温明显低于对照下叶温,且叶温在观测期内变化幅度小;荆条南北栓皮栎叶温也有明显差值,荆条南部12:00时因阳光与枝倾角相近,光线透射,叶温差值最大,夏至日附近表现最明显,超过高温胁迫指标较多,但持续时间短;在荆条庇荫下,或在自然状态下,栓皮栎幼苗叶温与气温的变化趋势相同,但气温整体位于荆条灌丛南北侧叶温之间;自然条件下,栓皮栎叶温超过高温胁迫指标的程度逐渐增加,从春季的1℃左右,增加至夏季的2~3℃,时间从1 h变化到4 h.荆条灌丛下南1/2栓皮栎幼苗叶片中午前后有明显的光斑而出现高于高温胁迫指标的情况,平均高出4.6℃,持续时间1~2 h;荆条荫庇的区域栓皮栎幼苗叶温均低于高温胁迫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