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羌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位于四川岷江上游的茂县是他们的主要聚居地。这里平均海拔高达2000米,在崇山峻岭之间散布着众多的美丽湖泊,当地人称之为"海子"。2001年7月的一天,一个关于灾难即将来临的传言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2.
浅析茂县苹果基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茂县是全国优质苹果商品生产基地县,近年来持续出现市场滞销问题,本文针对茂县苹果基地建设现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供生产经营者参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茂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干旱河谷地区,坐落于龙门山地震带,在震中汶川的东北方向,距汶川仅40多公里,四周与北川、安县、绵竹、什邡、彭县、汶川、理县、松潘9市县相邻。人口为90956人,羌族占88.92%。据《旧唐书》和《茂州志》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唐代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曾名茂汶,因茂县大部分地区处于汶山地带,后阿坝州更名,始称茂县茂县不仅是水果之乡,其民族地毯、羌族刺绣和羌族服饰等工艺品也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4.
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崩滑地质灾害,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高强度降水将引发大规模的泥石流灾害。上门沟泥石流为一条老的泥石流沟,震后其爆发频率显著增加,仅震后3个月内,就发生了2次泥石流,造成房屋、田地被毁。通过对上门沟泥石流的调查,详细分析了其形成条件、基本特征,并对其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提出了"3道拦砂坝+原有谷坊坝+公路涵洞清淤+防护堤"的综合治理方案,达到了预期治理目的。  相似文献   
5.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技术手段,分析了岷江上游茂县近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有林地,四个时期面积比例均在55%以上,其面积在逐年减小,且减小的速度也在逐年减小,是其它土地利用面积增加的唯一来源.在面积增加的土地利用类型中,灌木林地面积增加最为明显,且其增加的速度在逐年的减小.而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相互间转化主要发生在耕地、草地、有林地、灌木林地、经济林地和居民用地之间.由于各土地利用类型间的相互转化,导致该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偏离原来的程度在增加,到2000年时偏离程度有所减小,这也说明由于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使该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6.
2000年6月以来,为配合《四川省文物地图集》编写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四川省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下,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阿坝州文化局、州文管所、茂县博物馆等当地文博单位,在岷江上游地区开展了全面、详细的考古调查,并以调查工作为基础,先后对茂县营盘山古蜀文化遗址进行了全面勘探、试掘和考古发掘。考古调查范围遍及岷江上游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黑水河、  相似文献   
7.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以九寨沟、松潘、若尔盖,红原、黑水和阿坝六个县为核心区,小金、理县、汶川、茂县、马尔康、金川、壤塘八个县为覆盖区和成都市、绵阳市、甘孜州、德阳市、广元市、雅安市六个市(州)以及毗邻的甘肃和青海两省为外围区。  相似文献   
8.
9.
2017年6月24日在四川茂县新磨村发生高位巨型滑坡,是汶川地震后所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岩质滑坡,滑坡体积巨大,破坏性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基于现场调查资料和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了茂县滑坡的几何形态特征和沉积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区降雨条件、历史地震、活动断裂等特征及其对滑坡发生的影响,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滑动机制和动力学机制。主要成果包括:(1)茂县滑坡所在的富贵山处于松坪沟断裂和岷江断裂交汇和夹持的区域,显示为挤压型高陡(微)地貌,并具有"X"形平面断裂组合样式和"背冲式"剖面组合样式。(2)该区经历了多次强烈历史地震的影响,反复强烈的震动及叠加、累积变形破坏了岩体结构、坡面结构,降低了岩石的内聚力、摩擦强度和斜坡岩体的稳定性,并导致该区滑坡降雨阈值的降低,表明活动断裂及其历史地震是驱动茂县滑坡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而降雨仅为诱发因素。(3)茂县滑坡的滑动模式为顺层拉裂-顺坡滑脱型模式,滑动过程可分为山体裂解阶段、高速溃滑阶段、碎屑流堆积阶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茂县滑坡的成因机制,主要表现在:高陡的单面山斜坡(顺层、顺坡)的临空条件是滑坡产生的势能条件;贯通性好的变质砂岩与板岩之间的滑动面(层面)是滑坡形成顺层拉裂-顺坡滑脱的滑动条件;富贵山两侧活动断裂对该山体的挤压抬升以及多次高强度历史地震的震动、变形的积累及其对岩体结构的长期破坏,是导致滑坡产生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