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综合类   279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确定了用Pb(+)-Pb(-)电极对使Mn(Ⅱ)电氧化成Mn(Ⅲ)的优选条件,并测定了在四丁基溴化铵催化下选用Mn(Ⅲ)氧化对二甲苯制对甲苯甲醛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4.
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与Cu(I)、Zn(Ⅱ)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磁矩、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臭氧化法制取苯甲醛和茴香醛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根据臭氧氧化不饱和燃烃化合物分解生成醛酮的特点,对臭氧氧化肉桂油和八角茴香油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肉桂油臭氧化后得到得率的具有天然特征的苯甲醛,八角茴香油臭氧化后生成高价值的茴香醛 。  相似文献   
6.
V—Sn氧化物催化甲苯气相氧化剂苯甲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溶液混合法和浸渍法制备了一系列V2O5-SnO2二元氧化物和V2O5-SnO2/η-Al2O3负载型催化剂,V2O5与SnO2构成的二元氧化物样品与单氧化物及其V2O5-SnO2/η-Al2O3的性质不同,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明显高于二元氧化物样品的活性,甲苯转化率和苯甲醛选择性与催化剂的组成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随着SnO2的引入,催化剂活性缓慢降低,苯甲醛的选择逐渐减小,可见SnO2不适合作为甲苯氧化反应的催化剂组分,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SnO2的作用主要是为钒的分散提供骨架。  相似文献   
7.
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合成3-乙氧基-4-羟基苯甲醛的新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不同配比下的原料,反应温度和滴加速度等影响产率的因素进行了研究,所设计的合成路线简单、操作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苯甲醛缩氨基硫脲铜(Ⅱ)[Cu(Ⅱ) L2]为中性载体的PVC膜电极对硫氰酸根离子(SCN-)具有优良的电 位响应特性并呈现出反Hofmeister选择性行为,其选择性从大到小的次序为:SCN-,Sal-,ClO-4,I-,Cl-,Br-, Ac-,NO-2,NO-3,SO2-4.电极在pH5.0的磷酸盐缓冲体系中,在1.0×10-1~2.5×10-6mol/LSCN-浓度范围呈 近能斯特响应,斜率为56.0mV(25℃),检测下限为9.0×10-7mol/L.采用交流阻抗技术和紫外可见光谱技术初 步研究了阴离子与载体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心金属原子的结构以及载体本身的结构与电极的响应行 为之间有非常密切的构效关系.该电极具有响应快、重视性好、检测限低、制备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用BP神经网络法对氯代羟基苯甲醛的定量结构-色谱保留值关系(QSRR)进行了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对此类化合物的QSRR进行了比较研究,并用因子分析法的斜交因子得分图直观地揭示了上述两法在运用中的优劣差异。  相似文献   
10.
合成双 ( 3-甲氧基 - 4-羟基 )苯甲醛合氢氧化锌配合物 ,测定红外光谱、热重、单晶结构 ,晶体C16H18O8Zn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Cc ,晶胞参数 :a =2 .2 1 6 7( 4 )nm ,b =1 .0 540 ( 2 )nm ,c =0 .780 0 ( 2 )nm ,β =1 0 6 .9°,Z =4。结构解析最终一致性因子R1=0 .0 390 ,wR2 =0 .0 91 6。中心Zn原子通过 6个O原子形成八面体结构的配合物。分子间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形成 3D网状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