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刊的2009年第2期“从花粉的微观世界看自然的艺术”一文曾经介绍过花粉的微观世界,主要向读者展示了花粉粒奇妙多样的形态和异彩纷呈的表面纹饰结构。那么,这些微小的花粉粒可以“切开”吗?通过专业实验技术,打开花粉粒并不困难。  相似文献   
2.
水稻籼粳杂种多倍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秋水仙碱诱导的水稻籼粳杂多倍体植株中,部分植株的体细胞呈现具有整倍体和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细胞嵌合现象,其中四倍体细胞最高可占35.3%,其余均为染色体数低于48条的各种细胞,与二倍体植株相比,这些植株的叶表皮气孔增大,气孔数减少,花粉粒直径增大都是十分显的,与多倍体植株无明显区别,并对这类植株根尖体细胞中存在具各种染色体数目细胞嵌合现象可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对祝光苹果受精过程的观察结果如下: 授粉后4-6小时,大量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授粉后50小时,全部花粉管长至花柱基部。授粉后5-6天,一精核与卵核融合形成合子核;另一精核与次生核融合形成初生胚乳核。合子休眠期约为2天。授粉后7-8天,在胚囊中见到二细胞原胚及数个胚乳游离核。与此同时,胚囊中大颗粒淀粉消失。  相似文献   
4.
通过甲基磺酸乙酯(简称EMS)诱变拟南芥Col -0种子获得一株隐形雄性不育突变体pollen mitosis1,grail.遗传分析结果显示突变体为配子体遗传,细胞学观察发现突变体花粉粒发育出现异常:细胞塌陷,细胞核在单核靠边期后和花粉第一次有丝分裂(简称PMI)前的时间段发生降解,通过图位克隆方法将该基因定位在分子标记T19L18和T1D16之间,物理距离55Kb.测序分析证明这55Kb区间中的ERECTA基因的编码区在3067bp的位置发生单碱基替换,C/G变为A/T.由此说明ERECTA基因在拟南芥从单核小孢子到二细胞花粉的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凤尾兰胚胎学研究(Ⅰ):花粉粒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凤尾兰(Yucca gloriosa L.)进行了胚胎学研究,结果表明,凤尾兰的花药壁发育为基本型,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时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粒2核,1萌发孔;胚珠为倒生,双珠被、薄珠心;胚囊的发育属于蓼型;成熟胚囊为8核组成的7细胞胚囊。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11,(9):28-28
这些结构奇特的物体看起来像精美的抽象艺术作品,可以放在画框里,挂在墙上。但实际上颜色艳丽的它们是你最不愿意在家里看到的东西,尤其是你患有花粉热。因为它们是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看到的可诱发过敏的花粉粒。英国退休科学摄影师史蒂夫·格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10,(21):28-29
<正>据《每日电讯报》报道,在英国,有多达一半的人患有花粉过敏症。这种疾病是因人体免疫系统对花粉起反应所致。鼻子和眼睛里的细胞与花粉接触后,会分泌组胺和其他化学物质,造成眼睛红肿、鼻塞等症状。  相似文献   
8.
对首次发现的我国第1株具叶生小孢子囊银杏的比较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生小孢子囊银杏有正常小孢子囊和叶生小孢子囊两种类型,前者占98%,后者占2%.具有叶生小孢子囊的短枝,产生叶生小孢子囊的叶占19.9%.叶生小孢子囊常着生在短枝的叶片边缘,叶片明显较正常叶片小,在裂刻处堆积1~9个不等的小孢子囊或者小孢子囊1~3(5)个聚生在叶柄与叶片交界的叶柄两侧.叶生小孢子囊长和宽平均为0.95 mm和0.48 mm,每个小孢子囊有花粉1.86万粒,花粉长和宽分别为27.57μm和13.60μm.每个叶生小孢子叶球共有花粉6.43万粒.花粉粒具有萌发能力.利用长枝和短枝以及小孢子叶球和小孢子囊进行Q型聚类分析发现,3年和4年枝分为一类.  相似文献   
9.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0.
利用荧光物质DAP!对西粉三号番茄不同长度的花蕾进行花粉粒发育时期的鉴定,发现同一朵花中不同花药中花粉粒的发育时期一致,并且番茄花的长度与花粉粒的发育时期之间也有着比较严格的对应关系.利用所得对应关系可以快速、方便的通过测量花的长度来推测花粉粒发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