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0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鸡毛角蛋白脱色剂的研制及其脱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鸡毛角蛋白脱色剂的最佳制备工艺,探讨助剂用于印染废水脱色的最佳脱色条件,评定该助剂的脱色效果.实验结果为:(1)先用40%(质量分数)的盐酸在75℃预处理鸡毛1 h,然后用30%的NaHSO3同温处理1.5 h;最后经20%的NaOH在80℃水解40 min,由此制备出的鸡毛角蛋白脱色剂脱色效果良好.(2)在室温酸性条件下,加入2 g/L的脱色剂,1 h后该脱色剂对实验所选的酸性、活性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到了95%以上,对分散、士林染料废水的脱色率达到了100%.  相似文献   
2.
采用不同脱色剂在真空条件下对月见草油进行脱色,分别以茴香胺值、酸值、色价为考察指标,所得脱色油品质的各指标与脱色前进行比较,综合研究表明,脱色剂白土+活性炭脱色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酸性稻壳炭作为油脂脱色剂的制备及脱色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以稻壳为原料,以 NaOH、H_2SD_4为辅料制备油脂脱色剂—酸性稻壳炭的方法,并确定了制备和脱色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医用无水葡萄糖生产中原料脱色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脱色过程中葡萄糖原料与脱色剂混合物在板框中运行时间为指标考察了葡萄糖溶液浓度、硅藻土型号、混合脱色剂添加量、活性炭与硅藻土添加比率等因素对于脱色效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最终确定了在糖液浓度69%左右时,选用700#硅藻土,脱色剂添加量为7‰,活性炭与硅藻土比率为5∶[KG-*2]2的条件下对糖液进行过滤,可达到最长板框运行时间。同时,由于采用混合脱色剂,使得活性炭和滤布的使用量减少了近30%,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一种新型纯天然洗发香波的研制与测试.本品具有极好的洗洁、护发、止痒及强调理性等性能  相似文献   
6.
凹凸棒石粘土应用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凹凸棒石粘土是一种稀少的、用途广泛的非金属矿,仅在我国等十几个国家发现有这种矿床,而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已商品化生产的只有美国、乌克兰、印度、澳大利亚、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美国的年产量约30万吨。 凹凸棒石粘土含凹凸棒土70%~80%,蒙脱土、海泡石等粘土10%~15%,石英石4%~8%,方解石或白云石1%~5%,经热活化、酸或碱活化和有机活化等处理后得到含量达85%~90%的凹凸棒土商品,分成胶质级和吸附级两大类。美国按最终用途生产百  相似文献   
7.
脱色剂与活性染料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聚丙烯腈(PAN)和双氰胺(DCD)为原料,合成了新型脱色剂.用IR、1 H NMR和13C NM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探讨了脱色剂溶解度随pH 值变化的规律,研究了脱色剂对活性染料的絮凝脱色的性能.结果表明,脱色剂是侧链带有多种极性基团的聚合物;它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小,碱性条件下溶解度较大;脱色剂对活性染料的脱色是有效的.在絮凝脱色研究基础上,用IR分析以及平衡渗析实验探讨了脱色剂与多种染料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脱色剂的絮凝效果在酸性条件下显著.相互作用研究显示,脱色剂分子侧链的氨基与活性染料的磺酸基发生了键合作用.脱色剂与蒽醌型活性染料的结合存在特殊的温度依赖性,结合程度在25℃最大;脱色剂与活性染料分子间除了极性基团间相互作用外,还存在疏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用粉状活性炭(Ⅰ)、颗粒活性炭(Ⅱ)、弱酸122离子交换树脂(Ⅲ),膨润土(Ⅳ)四种脱色剂对棕黑色的赖氨酸洗脱液进行脱色试验,结果符合Freundlich吸附方程式的关系,作出各种脱色剂的等温吸附线并求出相应的k和n值后,可对各种脱色剂的脱色能力和用量作出评价。脱色能力的顺序为Ⅰ>Ⅱ>Ⅲ>Ⅳ。  相似文献   
9.
树脂在果胶提取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稀土氧化物作为着色剂、脱色剂和澄清剂在玻璃工业中的应用,以及作为着色剂和添加剂在陶瓷颜料和釉料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